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超棒的故事,英文書名也很適合兔年 😉

非常有創意,而且寫的很美的一個小說。主角講的是一個沉醉於電玩遊戲的亞裔混血男孩與一個同樣熱愛電玩遊戲的猶太女孩, 12歲左右那年在醫院中巧妙相遇的故事。從電玩世界中找到共鳴的兩人,其實背後都隱藏著秘密。他們一面享受著這個特殊的親密情誼,卻也有好大的隔閡在兩人當中。一次誤會裡,倔強的兩人就不再聯絡了。

可是進入大學後的他們,意外在波士頓相遇。他們一見到面就讓那個無可取代的 gamer 魂被叫醒了。男孩很堅持他們必須一起寫過遊戲,女孩一開始不情願卻也答應了。這個遊戲後來一炮而紅,兩人甚至一起創辦了一家遊戲公司。而每個新遊戲的出版,就串起了他們近30年的友誼。兩人有無法在其他關係中的默契,卻每次在太靠近時彼此推開。在合作過程當中完美互補,但在意見不同時會講出最能夠傷害對方的話。在實體世界中的距離,有時在虛擬世界中拉近。在創作中的爭執傷痕,有時也因著實體生活中的釋出善意而彌補。

故事順暢的在實體世界與虛擬世界當中交換場景,也看到人天生想要創作與表達的動力。那些在實體世界中不完美的,在遊戲中好像可以換一個新的人生。社會中那些不滿的,在遊戲中自己制訂規則。但虛擬世界畢竟是人出來的,那些生命中的創傷、欲望、包袱,在創作的虛擬世界中也無法隱藏。創作是一件脆弱的事,在合作過程當中那些不安全感就像埋伏的地雷不小心就踩到,爆炸。除了兩位主角,周圍的親友也都描繪的很有畫面。這些不同的人在不同階段進出,留下不同的痕跡。作者用巧妙的名字安排,世代之間經歷的共鳴,還有幾位角色(包括男孩)混血跨文化的特色和迷失感,呼應越來越多在虛擬與現實世界中迷失的人們。即便沒有接觸過電玩遊戲,也可以享受故事描述創作遊戲的過程。而如果是X世代的人 (1964-1980出生),會對於故事與過去三十年世界事件的串連很有感:從3.25吋磁碟片,到dot com 泡沫,到金融危機,到各式社會議題,好像用一個不同的視角再經歷一遍。所有前後呼應的小細節,都讓我讀起來好讚嘆作者的說故事能力!

書名是來自於莎士比亞名句「馬克白」,馬克白在面臨諸多的悲劇之後講出了這段話: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
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
And all our yesterdays have lighted fools
The way to dusty death. Out, out, brief candle!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
一天接著一天地躡腳前進,
直到最後一秒鐘的時間;
我們所有的昨天只不過是替傻子照亮
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吧,熄滅吧,短促的燭光!
人生只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
一個在舞臺上比手畫腳的拙劣的演員,
而後默默無聞;它是一則
白痴所講的故事,充滿喧嘩和焦慮,毫無意義。)

馬克白悲觀的說,人生不過就像是一個無法自主的鬼打牆。我們只是其中被支配的演員,不知道劇本也毫無改變命運的能力。但這本書非常的巧妙,把「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跟電玩遊戲當中一局接著一局做了一個比對。在很過癮的一局之後,有時候不小心下一局就慘敗。但也有在悲傷的一局結束之後,下一局意外的柳暗花名又一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是一樣,有些時候會走得非常靠近,似乎大家合作無間,但有時候到的人生下一個季節的時候,那個曾經的親密戰友不知何時竟然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有時好久沒聯絡的突然碰面,意外的點燃火花。而面對親人好友的逝去或是重大失落,自己也會懷疑自己是否有力氣再進行到下一局。故事留了一個伏筆,其實如果還有一口氣在,下一局會如何還很難說呢!

就像是書中這一段,在兩人合作成功後,女孩放膽嘗試一個新的遊戲設計卻不得市場好評,回去問啟蒙她寫遊戲的教授(PS.是個渣男,但是個厲害的老師)要如何面對失敗?她上次的成功或許不代表她真的有才能?她有可能在振作嗎?教授給了她這個建議:

「你就回到工作當中吧!善用這一段因為失敗而無人關注的時間。提醒自己沒有人在注意你,所以現在是坐下來全神貫注在電腦前面,再寫一個遊戲的最佳時刻,你總是要再嘗試,即便失敗也會失敗的更漂亮。」

“You go back to work. You take advantage of the quiet time that a failure allows you. You remind yourself that no one is paying any attention to you and it’s a perfect time for you to sit down in front of your computer and make another game. You try again. You fail better.”

故事停在最後創作的一個遊戲,讓我也想到「亂世佳人」電影裡郝思嘉在一連串搞砸之後才覺悟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要從哪裡開始再起,挽回這段關係呢?最後她對自己喊話說 “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祝大家明天開工愉快,每個明天都是一天新似一天
Be renewed day by day ❤️

📚延伸閱讀📚
📕”Ask Iwata” 中文版「岩田聰如是說」
任天堂傳奇前社長岩田聰,自己的分享和他人的說法,句句充滿對人的溫暖和熱愛遊戲的心。

“我名片上的職稱是社長,在我的腦子裡我是遊戲開發者,但在我內心深處我始終是個玩家” — 岩田社長於2005 年GDS大會開場演講

📗”Blood, sweat, and pixels”
遊戲產業的血淚史以及產業文化。很多耳熟能詳的遊戲的開發背景都精彩紀錄:Diablo III (暗黑破壞神III),Halo 3 (最後一戰3),也有異軍突起的開發團隊作品 The Witcher 3: Wild Hunt (巫師3:狂獵),還有小型獨立遊戲製作公司的作品如 Shovel Knight (鏟子騎士)

📘”Getting Gamers
很有趣的電玩心理學。作者寫這個書的目的,是看見心理學許多的效應在電玩當中,充分的彰顯。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遊戲設計者可以透過精心的設計,鼓勵正面的態度,鼓勵社群合作以及其他有益身心的發展。這麼說來每天,打點電動也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喔!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