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ved Paradise

現代都市的樣貌,是決定於地形,人口,經濟活動,還是…..停車場?!

“By square footage, there’s more housing for each ca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 there is housing for each person. All this asphalt constitute a kind of ecology onto itself, changing the way air and water and animals interact with human civilization. “

「以平方英呎來計算,在美國每一台汽車的停車空間比每一個人得到的居住空間還要大。組成停車場的這些瀝青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生態,改變了周遭的空氣、水、以及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這本書是以美國作為主要的討論地區,但各國的城市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影響。去過美國的人一定都知道,除了少數幾個公共交通稍微可以的城市之外,如果沒有車就像是沒有腳一樣。本書的作者從20世紀福特Model T大量生產開始說起,看見結合石油產業的政策影響力,美國成為一個以汽車為主要出行工具的設計理念,甚至可以說這樣的政策一定程度的是讓沒有汽車的人受到懲罰(包括極大的不便利,不安全,難以找到工作,等等)

美國的許多城市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停車位,是因為當初設計的時候希望能夠同時兼顧:車子都有位子,人不用走太遠,停車需要是免費的。隨著時間的演變,難以兼顧的這三個條件造成了人們把珍貴的土地面積讓給了汽車。甚至在政策上是有「最低停車空間」的一個限制。因此這樣的政策,在二戰之後的美國許多傳統的townhouse 被必須附上足夠停車位的水泥大廈給包圍甚至取代了。原本可以用來綠化的土地也一部分的要犧牲用於停車,因此許多的城市也產生了溫度升高,以及容易淹水的現象。許多都市中的停車位是上班時間或是商店營業時間才有人來使用的,也就是說每天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那些停車場幾乎都是空的。這樣的最低停車限制政策,也產生了「用復活節的人流量來蓋教堂」的現象,讓許多城市從衛星照片看起來,有一大部分的土地是用於停車。因為土地開發商要轉嫁這些成本,這樣的政策也造成房價不斷升高的惡性循環。

Kansas City 衛星照,城市大比例的面積都是停車位

停車場與車庫如此的深入與美國文化,甚至在音樂類型當中都有所謂的「車庫音樂」 (garage music, 是一種電音音樂)。還有在許多新創公司的故事當中,少不的在車庫創業的那一段。

可是這樣僧多粥少的情況,也直接對人們的行為產生的影響。在書中描述每年因為搶停車位而發生的暴力事件,是時有所聞的。而擁有車子的壓力不見得是行車的本身,更多是要把車放在哪裡的問題。許多城市不得不開始增加收費的停車位,所以針對停車計費員的暴力和歧視,也是另外一個衍生出來的問題。而擁有這麼高價值的停車場,在幾個大城市當中也是各路黑道幫派,勾結底薪或是受到誘惑的執法人員,產生難以核對的超大金流的方式。書中甚至有一個故事,是紐約一個知名的冰淇淋餐車,因為必須卡在路邊好的位置,除了隨身要帶著球棒武器之外,更是要周旋在黑白兩道中間求生存。

其中有一個特別的人物,是美國UCLA大學的一名教授Donald Shoup ,他堅信這樣子的程式設計是大有問題的,於是他專研在這麼一個冷門的議題上,也因為這樣在學校大受歡迎。後來他的影響力遠超出自身的校園,在社群媒體上可以找到他的忠實跟隨者 “The Shoupistas” 的帳號,是人們分享美國各種因為停車位造成的荒唐現象。特別是當越來越多美國人發現其他國家城市有如此便利的大眾交通系統,創造一個友善與人們步行或是騎腳踏車的城市,他們在各州與個城市開始推動將「最低停車位限制」的政策取消的運動,也在某幾州裡面獲得了成功。

(相關報導「平均一位美國人就擁有6個停車位 許多城市廢止「最低停車位要求」)

結果一場新冠疫情下來、部分美國人發現沒有車的生活,原來並不是無法想像的。因此某些人的遠距工作,因著線上購物運送的方便性,也因著共享行車的盛行,人們開始思考為什麼要貢獻這麼多的都是土地面積給汽車?特別是當許多餐廳在疫情期間,在餐廳以外的停車場設為戶外通風的用餐空間,更讓人感覺好像是更高品質的一種城市樣貌。

要讓整個美國從「以車為本 」的都市規劃,更傾向於「以人為本」的考慮,一定是需要很多的時間。不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會讓車從擁有權逐步轉成使用權。但更重要的是人們開始相信「可以步行城市」是有可能的,商店企業與住家鄰近並且有綠化空間是有可能的。而這樣的想像力不是最重要的嗎?畢竟一個都市的樣貌,其實最終是來自於居住在當中的人們共同的文化和信念,經過時間的演變下所形塑出來的。

📚延伸閱讀📚

📕 A Brief History of Motion 移動的簡史

這本書從古代人們開始使用輪子說起,到後來維持數千年的馬車,接下來就是名副其實的「鐵馬」腳踏車,工業革命的產物火車,然後就是近百年來形塑我們生活與城市樣貌的汽車。隨著車從資產逐漸變為「移動」的服務,我們是否能想像一個無人開車的世界呢?

A Brief History of Motion 移動的簡史

📙汽車與氣候變遷
“ 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

比爾蓋茲分析氣候變遷的種種面向,和不同組合的解決之道。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當然是其中之一

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Autonomy” 自動駕駛的未來

為什麼高速公路上聽著這麼多汽車?為什麼每台車通常是一兩人?為什麼這些汽車體型都這麼大?在“汽車業” (Automotive Industry)因著科技顛覆,加速成為“行動服務” (Mobility as a Service)的趨勢下,“塞車”,“開車”,“買車”可能會是越來越遙遠的記憶了。是否汽車會越來越像是一個裝上輪子的手機,或者是一個移動的空間?

Autonomy 自動駕駛的未來

📘”Two Wheels Good” 腳踏車的歷史

按照統計,腳踏車是世界上數量最龐大的交通工具。這個代步工具的出現,不但是影響到出行本身,它更是深入世界各國的生活當中。影響的層面不只是交通,更是在經濟面,社會面,還有各地在不同時候賦予腳踏車的文化意義。作者分享他研究各年代各國家的腳踏車歷史,算是很有趣的主題式書籍。

Two Wheels Goo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