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 Of ChuangTzu

天主教神父賞析莊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讓我想起小時候看蔡志忠話的哲學系列漫畫,讓哲學變得好有趣啊!(看過的舉個手吧)

超懷念的一系列漫畫

所有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我最喜歡的就是莊子了。感覺孔子像是那個很認真總是坐前排,跟老師對話的同學。孟子是做集體討論時,想辦法讓大家團體合作的那一個。韓非子是沒有人選他也自己要當風紀股長的那一位,真心認為沒有記名字大家就會拿翹。老子常常請假,可是莫名其妙功課還不錯。而莊子是那個悠然自得的同學,大家都覺得他是意見領袖,但他打死也不想選班長。

Thomas Merton 神父這本書應該是70多年前寫的,在天主教世界裡面,他閱讀很多東方哲學思想的著作,欣賞不同思想中美善之處,非常特別。從一個美國人的書寫中去看他怎麼理解莊子的「知魚之樂」,「庖丁解牛」,「無用之用」等等,相當有意思。

這篇「梓慶為鐻」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故事,講到一名手藝巧奪天工的木匠梓慶

***原文***
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

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齊三曰,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肢形體也。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滑消。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
************

當人們讚嘆他的手藝,他娓娓說道他如何進入「忘我」的境界,在那個最純粹的狀態下,看見適合的木材,然後稍為加工把那個材料最好的一面彰顯出來。在當時君王一個不爽就來人啊的年代,做君王的器具應該是壓力很大的。在那樣大的壓力下,梓慶反而必須把那些外在的都拋棄掉,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想到現代人的工作中常常逐年積累著壓力,本來以為可以提升效率的網路和溝通工具,反而成為工作(或是人際關係)永遠無法關機的原因。可是仔細思考,那些壓力一定是工作本身嗎?有多少壓力是來自他人的期待,社會的期待,擔憂他人的評價,或是自己一直用放大鏡論斷自己?多少是人情的考量,或是堅持自己的人設形象?我的壓力是為了思考問題本身,還是對於未知想要掌控而造成無窮的焦慮?從這個故事讓我思考,面對好像無法克服的巨大壓力時,反而更應該回頭檢視這些,免得未戰先敗。

幾個月前讀過一本書說到
“我們對於各種失敗的恐懼,其實本身沒有這麼強烈,而是因為我們深知失敗本身在他人眼中會如何被評價以及解讀,才變得讓我們如此恐懼” — “Status Anxiety”(我愛身分地位)

(“Our fear of failing at various tasks, would likely be much less, were it not for our awareness of how harshly failure tends to be viewed and interpreted by others”)

我也在思考「無為而治」的管理或是領導,應該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靜下心來理解所面對的人的本質。不被表面的樣子所蒙蔽,看到人們獨特的那一面,看見他蘊藏的生命力,看見他渴望被看見被尊重的需要。然後順著這些看見,引發出他最好的一面。面對卡住時,也不要急著往前衝,稍微調整節奏,溫柔的順勢而行(也可以參考「庖丁解牛」的故事)。這跟「每個人都是組織中的螺絲釘」的管理方式,或是拼命激發人全部潛能的作法蠻不一樣的,但我覺得在當中找到一個平衡是很值得思考的。畢竟機器自動化普及起來,組織更要讓人好好當個人,發揮人才有的特質。真沒有想到超過兩千年的中國思想家,經過50多年前這個美國神父的詮釋,呈現出來的跟現代發展趨勢如此毫無違和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