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s Out

來看看奇異企業衰落的故事,另一個視角的說法。華爾街日報記者所寫的書,果然讀起來有充份的故事性,又是一本讀起來像追劇的書。

「現實不是意志力能扭曲的,故事本身不是策略,有時候光是有想像力也是不夠的」

“ Reality isn’t a tackle sled. Story is it a strategy. Sometimes imagination alone doesn’t work.

前一本書讀到接續明星執行長傑克·威爾許的棒子後,伊梅特擔任執行長的奇異公司,剛好在美國好幾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9/11攻擊事件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中還有Enron 假造財報的事件,讓美國大眾突然對於金融行業轉向不信任。奇異雖然是以工業設備為主要的品牌形象,但是已經許多年都是以靠著資本與金融工具的財務操作,作為公司主要獲利的來源。這個工具強大到後來成為達到季度與年度財報目標的調節工具。

可以想像伊梅特的困難,所以這本書並沒有完全屏除掉那個先天不利的條件。但他們也從實際的結果指出一梅特仍然繼承了那種認為「必勝的決心超過一切」的樂觀主義,於是公司裡面很難讓壞消息浮出。同時許多給高層設立的特殊待遇(不但是有專用私人飛機,而且都是有一步空機尾隨以防萬一),在公司沒有辦法達成投資人期望的時候,甚至公司縮減規模的時候,卻仍然有這些奢侈的安排。

我讀起來有以下幾個心得:

#目標導向是否就能突破萬難

「你的人不夠渴望達成目標!」
“Your people don’t want it bad enough!”

這是奇異前執行長伊梅特對於表示難以達成目標的主管所說的話。在奇異公司裡,達成財務目標是一個不可撼動的聖旨。傑克威爾許多年來一直能夠達標,的確讓公司的股價創下新高。但這個的背後是對於財務操作的依賴、以及無法接受任何壞消息的文化。書中描寫到甚至公司的財務團隊,以及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在檢核的時候竟然都是以想辦法幫助事業處數字做到目標為主,而往往造成寅吃卯糧,或甚至是用各種手法讓帳面上好看。

同時,因著前面幾年的達標,投資人以及董事會很少會提出任何的質疑或是討論公司的重大決策。這樣的文化從上到下,基本上許多的決策都是都為了達成這些預設的數字而配合演出。當便宜的錢容易拿到的時候都不會看到問題,但是在市場投資人信心低落的時候,再多的意志力也無法掩蓋資金枯竭的事實。

有決心,還需有面對真相的勇氣

#不要讓故事與現實脫勾
傑克威爾許的明星光環,讓人們覺得他一定掌握成功經營的密碼。他也樂得繼續塑造神人一般的形象。所以在他卸任之後,即使新的接班團隊與董事開始看見公司裡面許多明顯有問題的地方,但質疑的聲音還是不夠強烈。

後來伊梅特接任的時候,一方面要帶領老企業轉變出新形象,另一方面或許是不想要繼續活在前任老闆的光環當中。於是他聘請了頂尖的品牌行銷人員,希望能從各種外在的形象都展現不同的樣貌。其實他們所聘用的行銷顧問公司一開始分析的結果是建議他們不要改變公司Logo和標語,畢竟埼玉企業的品牌價值在美國是非常高的。但老闆的堅持之下,大家只好往前。有清楚的策略,然後把故事說好的確是很棒。但是如果美好的故事背後沒有明確的策略底氣,那就很容易與現實脫鉤。

其中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他們做軟體數位化的策略。在21世紀初,市場已經開始意識到科技和軟體的重要性。其擁有許多重要的工業設備,例如飛機引擎、風力發電與油田設備、以及各種醫療設備。以他們深入的行業知識,能夠擷取大數據,並且用這些數據提煉出有用的資訊,似乎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當公司高盛對這些事物並沒有深入的理解,卻大力投資和行銷這樣子的概念,也鼓動整體業務大軍去銷售,他們自己不太懂的東西。很可惜的就是最後必須收掉整個業務。

#企業能永續的基本條件
現在的企業壽命已經比上一個世紀的要短。對於企業要如何能夠延續,不同的觀點會有不同的想法。常見的包含:有好的產品,很能銷售,有足夠的創新,或是好的執行力,等等。在其實最基本的一個條件就是— 擁有足夠的現金流。這聽起來一點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在追逐其他的事情時,忘了最根本讓命脈維持的這個血液。很難想像奇異這樣子的大公司,竟然會對於他主要獲利來源的引擎如此的不清楚。這讓我想到為什麼一些賺大錢的人,如果一個不小心也是很容易破產了。

看這本書心裡總是會在想,整個過程當中董事會與公司內空的制度怎麼會看不見這些問題呢?在成功的時候,很多的問題會讓人覺得瑕不掩瑜,但景氣不好的時候往往也來不及修正了。現在的社會當中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都有許多「人設崩壞」的事件發生。我想,要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真的只能刻意讓生命中有那些相鏡子一般反映你真實狀況的人。或許在企業或是個人,那些願意說真話指出問題的才是我們該留心傾聽的。

中文版「奇異衰敗學:百年企業為何從頂峰到解體?」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