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與海上的商業帝國

「迦南美地」中的迦南人,在猶太人歷史中一直是敵對的一方。在狹小的土地上(現在的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地)互相競爭求生存。但這本書讓我看到身為迦南地主要人口之一的腓尼基人,不但曾經有活躍的海上商業觸角,所延伸建立的迦太基帝國,更是羅馬帝國建立之前,地中海最強大的勢力。難怪當時羅馬元老院有一句流傳下來的拉丁語名言「迦太基必須毀滅!」

為什麼這麼一個蓬勃強大的勢力,後來的歷史中很少提及呢?兩位日本作者這樣說 「敗者緘默不語,勝者的歷史則獨自昂首闊步,這是至今為止世間的長情。這種把敗者空白天上的作業,是近年以考古學為中心的跨領域研究成果。」

每次閱讀興旺世界史叢書,特別是不熟悉的題材,總有這種讓人愛不釋手的新鮮感!有點像是跟著印第安那瓊斯看著那些古籍想像過往當地的光輝(但少了探險中被追逐的部份)

首先是在迦南地的起源。考古驗證了歷史中的描述,在黎巴嫩有適合建造聖殿的香柏樹,是以色列所羅門王熱衷貿易的對象。推羅和西頓兩個城市至今人矗立在黎巴嫩境內。而猶太聖經中所描述的「他施」的船隻,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很有可能是從現金西班牙的一比利半島錫安過來的,在著當地豐富的銀子和其他礦產進到腓尼基的的所在。從這裡就可以窺見他們早在西元前幾百年就有旺盛的海上船隻活動。與其從現在亞洲、歐洲、非洲的地圖來思考,他們更多是從水面的角度去看待勢力範圍:包括原本地中海西邊現今的中東地區,還有北非包括現在突尼西亞的許多港口(迦太基城就是建立於此),地中海東邊的伊比利半島,還有地中海當中的西西里島、薩丁尼亞島、以及科西嘉島。

在數百年的過程當中,他們面對中東內陸強勢的帝國如亞述帝國以及波斯帝國,都因著他們在地中海網上的經濟能力,以及從不同地區跨民族整合的傭兵的活力,都有一定程度的緩衝和生存的彈性空間。真的是在後來崛起的羅馬共和國身上,才開始兩百年的考驗。以及最後的決一死戰

當中最有名的迦太基人應該是漢尼拔將軍。這位西方歷史當中的軍事謀略專家,善用傭兵多民族的特性,非洲來的戰象,伊比利的騎兵,還有熟悉地理位置和氣候特特性。再利用聯合次要敵人攻擊主要敵人的戰術,從阿爾卑斯山出其不意地與羅馬共和國對抗(對方都一直以為他們只會從海上的船隻過來)。讀者這些故事,想像幾萬人跟幾百頭大象翻山越嶺從現在的西班牙度過阿爾卑斯山到義大利,真的是太難想像了!

除了戰術以外,漢尼拔在戰爭當中使用了很多計謀,包括讓各地的傭兵互相調度打仗的位置,以免他們在自己的國家當中與當地人聯合散彈。還有從過去商業挖礦的經驗當中。學習如何快速在山上開路讓大象可以過去的轉移學習。還有在聯合次要敵人攻擊主要敵人時,善用當地人的智慧,知名的數學家阿基米德就在機場戰役當中,用他的槓桿原理和機械投石器,幫助軍隊可以抵擋羅馬士兵。

但長期在外打仗,並且是用城邦聯合的方式組成的迦太基帝國,最終還是很難跟資源豐厚的羅馬打長期戰。再加上厲害的戰術也會被學走,又適逢不幸碰上瘟疫蔓延在軍隊當中,還有最好幾場戰役因為天候不良而敗戰而歸,許多城邦已經逐漸開始叛亂趙煩。在第三場與羅馬的戰爭當中,非常慘烈的被毁滅。

很可惜的是迦太基帝國並沒有留下太多書面的資料紀錄。作者許多的資料來源是從舊約聖經,希臘人的著作,以及羅馬元老院很多的會議記錄當中去拼湊出來的但無論如何那幫,這個很特別的海上城邦帝國,人口並非最多但是卻透過商業的經濟裡來維持數百年的實力,還是一個很值得了解的歷史。

「觀察亞述、波斯等據代表性的東方大國與腓尼基城邦的小國之間的關係,並不見小國遭大國完全吸收而消滅的情況。反而我們可以看見腓尼基城邦以自身的經濟力和技術為武器,在大國的夾縫間柔軟但充滿生命力的生存下來的鮮明形象。他們這種柔軟卻強韌的生存方式,正是能夠給予現代國際化社會中求生存的我們(作者是日本人),許多指引與鑒戒的地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