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less People

能力越大,責任心越…?當企業想要不計一切代價成長,是誰要付出代價?

這本據說被「祖」檔出版的書,果然內容非常勁爆。因為在臉書平台上分享心得,就不太多描述那些知名人物在書中的故事。作者原本是在聯合國的一個單位裡面工作,對於社群媒體和資訊平台能夠帶來政治影響力,一直是抱持著高度的理想。因此他用各種方式毛遂自薦的進入了臉書工作,也剛好經歷了臉書在世界各國產生巨大政治影響力的這一段時間。

最開始讓作者感到不安的,主要是這個強大的社群媒體工具被用來包裝形象,或是推動某一些有爭議的議題。像是知名的女主管推動他個人的書籍甚至是基金會,或是關於器官捐贈這樣議題的推廣,似乎在「用最快速速度使用戶數增長」這樣的公司目標之下,這些相對都是小問題。直到,他們發現政治人物利用了社群媒體的煽動能力,開始影響選舉,或甚至有可能成為監控人民或是帶風向的工具。作者作為與這些新興國家(通常就是臉書想要開發的市場)接觸的聯繫人,似乎是第一手感受到企業「不計代價的想增長」會如何的被政治人物拿來利用,即使平台本身不是從惡意出發,卻變成有惡意者利用的強大工具。

和緬甸軍政府交手,希望他們開放網際網路並且以臉書為預設app的過程,讓作者在一個沒有網路的情況下,差點以為自己會「被消失」。雖然當時沒有說服成功,但後來緬甸軍政府反而大量使用平台帶動種族仇恨的風向,但臉書只有一個人監管這個地區的言論,而且人也不在當地。於是很多失控的煽動就這樣散播了。

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心,在創辦人認真學中文並且用全中文對清大學生演講,可見一斑。但北京政府怎麼會是這麼容易被說服的?在幾個故事當中看見創辦人賣力討好,甚至開發了當地的監管工具,卻經歷熱臉貼冷屁股的回應,讓習慣成為焦點的他非常難受。

巴西和印度也是他們極力想要贏得的巨大市場。作為民主國家,他們也接受這樣的社群媒體平台。但是當巴西政府要求交出某通緝毒梟在WhatsApp 的通訊對話遭拒,讓巴西當地的臉書主管被捕的時候,老闆在乎的竟然是要趕快發文稱讚此主管是捍衛使用者隱私的英雄。在另一個平台有爭議的國家,主管們派代表去開會,考量的是去的人被逮捕不會影響公司營運為主。面對這些狀況,作者感到很心寒,但沒想到「不計一切代價成長」還不只如此。

當臉書無心插柳發現自己成為各國政府要監管的對象時,一開始的反應是把這些監管單位成為「言論自由的敵人」,用各種宣傳和鼓動的方式,到當地的用戶們起來連署抗議。甚至在一個實體的宣傳會當中,創辦人要求員工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創造出一個「小型的暴動」,而且還真的成功了。後來,他們思考與其是和這些政府單位作對,不如為背後這些政治人物創造價值,使他們反而成為臉書的支持者。當時決策的方向就變成如何使平台成為「可以幫助政治人物選舉成功的工具」。從商業策略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個可以達成目的的方式。但是在2016年川普跌破眾人眼鏡選上美國總統時,臉書才發現原來這個選舉陣營,在臉書上砸下的廣告錢如此驚人。他們以為只是「在商言商」的一個中性的工具,早已經失去最初 「想要連結世界上人們」的理想了。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的確也會覺得作者有時候太過天真或是理想化。但是當任何人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功,擁有巨大的財富,並且是這個世界所認定的人生勝利組時,面對長遠才能看出影響的社會責任,還會那麼在乎嗎?人類本來就是一個社群的動物,但是當社群媒體強化了那些表面形象和人設的創造時,我們還會願意花心思在那些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努力創造價值或是保護弱勢嗎?

“Celebrity is a mask that eats into the face “ — John Updike (成名是一張會侵蝕臉孔的面具)

📚延伸閱讀📚
📕”
摘下濾鏡的Instagram 成立和被臉書併購的故事

“Filters”(濾鏡)真的是讓人人都成為攝影家,還是讓人刻意打造數位世界中的自我形象?
“Influencer” (網紅)真的是帶來影響力,還是只是帶貨能力?
“Hashtag” 產生的是真正的社會改變,還是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便宜良心” 恣意橫行的 Uber

這是個關於過去十年矽谷主要的幾個特色: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何與根深蒂固勞動體系碰撞,擾動城市規劃,並在短暫的幾年之間顛覆既有的產業。它也是關於一些醜陋的商業決策,如何使用資訊和個人資料來濫用客戶的隱私。而更顯著的,是關於對公司創辦人盲目的崇拜,導致災難後果的警世故事


📒”” 中文版 「失控的焦慮世代」

Z世代是一個焦慮世代嗎?過多保護的實體世界,加上過少保護的虛擬世界,讓第一批接受手機用平板當保母的孩子們,經歷前所未有的情緒和大腦形塑。而社群媒體操弄情緒的演算法,更是讓青少年變得脆弱。

在疫情解封過後雖然線上的活動更加方便,但是實體的社群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而無可取代的養分,只有積極的參與才能夠避免陷入「永遠在線卻沒有真實連結」(Always online but never connected)的無限焦慮。

The Anxious Generatio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