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n China

當最主要的供應鏈與最主要的市場是同一個區域的時候,那主導權在誰的手上呢?

大推這一本炸好看的書!有很多書籍在講述蘋果公司創立、危機、創辦者重返起死回生、以及成為世界頂尖公司的故事。但這一本書從供應鏈的角度講故事,相當的特別。畢竟創造革命性創新產品是一種偉大的能力,但是要能夠每天供應數萬台高品質的產品又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能力。從這本書也可以更理解為什麼賈伯斯之後是庫克接手掌舵。把蘋果絕美的產品設計,變成可以量產的產品過程,更是精彩的故事。

這本書的重點,當然是蘋果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種種文化衝擊。從矽谷總部的視角,有太多出乎意外的迅速發展,以及完全無法理解的特殊現象。例如收入不高的人為什麼搶著買蘋果最新手機?而店面外為什麼許多排隊的是農民工?為什麼這些人能夠帶著好幾十台壞掉的手機要求維修?為什麼以高規格客服自豪的蘋果會被媒體評價為不尊重消費者?爾後,為什麼庫克需要大動作投資新創公司滴滴出行?蘋果後來是聽懂了什麼弦外之音而開始做出不同的回應呢?

#BOM表上看不到的價值

過去有許多的文章寫到蘋果手機,在整體市場中的佔有率,以及其利潤在市場上不成正比的高佔有率。相較於蘋果的供應商一年比一年低的毛利率,說蘋果擠壓供應商價格能力世界一流,的確不為過。但是,第一個大膽用這個方式獲得好處的就是富士康。書中描述「Uncle Terry」如何用誇張的低價,和免費提供所有的模具與前置費用來贏得蘋果的訂單。這樣看似沒有賺錢的生意,其實獲得的是蘋果的培訓投入和操練大規模量產的機會,同時也用設廠與創造工作機會來吸引各地方政府進香招商,給予大量的優惠土地和各種稅收補助。書中採訪一些過去的蘋果工程師,都發現到過去在鴻海總是要不斷地訓練一批批新人,像是每個學期換一批新學生一班。許多經手過蘋果的富士康員工,之後被轉去別的產品線,透過所學的技能從其他公司的產品把錢都賺回來了。

當然,這一套也被待過富士康的員工學去了。當這樣的人自立門戶,有樣學樣的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吸納所有已經被蘋果訓練好的供應商,並且把之前在富士康就學好的技能直接發揮作用,而直接蠶食了富士康原本的蘋果生意。

#比合資公司還有效的技術轉移

供應商一家比一家還殺,這樣蘋果是最大的贏家?

在中國排列出外國廠商在中國規模的順序時,會很顯眼的發現蘋果公司是少數不以合資公司形式存在的。不管是汽車或是電腦科技企業,為了獲得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總是盡力的配合以合資公司型態,那為什麼蘋果公司並沒有被施壓往這個方向發展?其實從最後的結果看來,他們與供應商緊密的形式,讓許多專業知識的轉移比合資公司還更直接有效率。有好幾年的時間,大批蘋果美國員工會密集的進駐在中國的供應商提供訓練並且緊盯著實際的執行,甚至說服航空公司開出幾個直航某些大陸城市的航班。書中採訪曾經被派駐到亞洲的蘋果工程師,他說「蘋果完全的設計與掌控所有生產和測試執行的細節,我們只是需要便宜的手腳來執行這些任務」

如果只是把人家當成手腳使用,那反過來說是不是也等於手腳都被人家綁住了呢?

當時有一些蘋果的員工對這樣的依賴性感到擔憂。其實英特爾著名的CEO Andy葛洛夫也曾經警告美國不重視製造業的危險。但誰抵擋得住這種高效率帶來高利潤的誘惑呢?那幾年當中年年創造營收高峰的蘋果,根本是顧不了這些質疑的聲音了。

#蘋果咬一口

書中描述許多中美雙方因文化不同,而產生截然不同觀點的衝撞。對於蘋果來說,他們自認為在中國創造了巨大的就業機會,如果把直接與間接的就業機會加在一起是相當的驚人,似乎已經是巨大的功勞了。但對於中國政府來說,蘋果佔盡了便宜,因此應該要有自知之明而貢獻更多。蘋果到了近幾年開始注意政府關係和地緣政治對於公司決策的重要性。但身為這麼矚目的美國企業,以及這麼重的依賴中國市場,著實在近年來貿易戰當中深切的感受到直接的夾擊。

而那些超高效率養出的供應鏈,逐漸也養出可以製造同樣頂級產品的競爭對手。蘋果自己的工程師,看到近幾年華為手機的表現時,都不禁捏一把冷汗。若不是剛好被川普政府打壓,其實當時華為對他們造成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今年以來號稱需要部分在印度製造的蘋果,要控制這個供應鏈重新平衡的步調,而盡量不得罪任何一方,是相當的挑戰。但務實的說,這樣的重新分配根本是快不了的,因為他們創造出的高效率供應鏈早已深入到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當中。每一個咬過一口蘋果的都不會容易善罷甘休,他們在逐步升溫的地緣政治情勢下要如何應變,恐怕比商業小說還更加值得期待了。

📚延伸閱讀📚

📕”Build”

iPod, iPhone, Nest 之父 Tony Fadell 出書分享他的「建造」哲學:建立自己的職涯,創造一個產品,開創一間公司,然後不斷的建造他人的生命。他特別強調這不是一本自傳:「我還沒死耶!」。 沒錯,這大概就是本書的風格。Fadell熱情並且講話又大聲又直接的人格特質,從字裡行間就可以讀得出來。甚至最後有一章的標題是 「去TMD 按摩」,要做出好產品的人或是公司真的不能夠有種自以為是的心態啊!

Build

📘”Foxconned”

從美國人的視角看鴻海。是否還記得當年因著川普 MAGA (讓美國再次偉大)大方向,要把工作機會引回美國本土,不久之後鴻海就宣佈投資美國威斯康辛州?2018年親自出席工廠動土儀式的美國總統川普,更大讚這是「世界第8大奇景」。整個事情發展下來到現在已經四年多,結果跟雙方的期待與承諾有極大的落差。鴻海的崛起非常厲害,但把在中國成功的模式使用於美國時,完全是另一種結果。

Foxconne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