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瘋狂富豪」導演Jon Chu 的自傳,用導演特殊的運鏡手法,分享自己的故事,也鼓勵讀者不要小看自己的故事。
「若你能夠擁抱自己的每一個面向,你就能夠開創自己的一條道路」
“ If you embrace all the parts of yourself, you can create your own path”
生長在矽谷的他,從小就展現說故事的興趣。在影音正要進入數位時代時,他就玩票性質的把家庭錄影帶跟音樂結合,發現竟然可以帶給家人意外的歡樂,於是在學校也創作許多類似的短篇影音,很自然的,他就進入影劇很強的南加大。遇見許多跟他一樣懷抱電影夢的人,優秀的師資,以及常常不眠不休的努力,他創作出一個非常新穎的短片 “Silent Beats”,完全沒有台詞,卻用踢踏舞的節奏和故事人物的視角,點出人們對外表的刻板印象。隨著接下來又一個令人驚艷的音樂短片,他很快就得到好萊塢的注意。在20歲出頭時,甚至被介紹給史蒂芬史匹柏,並且受邀成為Sony 一部新電影的導演。就在看似前景一片光明時,突然之間那些以為要發生的好事一個個破局了。Jon Chu 瞬間從被捧上天,直接摔回到人間。但也因爲少年沒有全然得志,他才有各種機會真正抓住自己的核心信念 — 「我是一個說故事的人」
#持守核心信念就不被人設綁架
在他失去那些天上掉下來的機會後,有一部流行電影「舞力全開」要排續集而找上了他。對於藝術滿滿有理想的他,很失望是這種商業片的機會。但母親一語打醒了他 「你不是說故事的人嗎?什麼時候面對題材變得這麼高傲?」
他毅然接受這個任務時,之前給自己的「藝術家」和「大導演」人設就再也無法限制他了。他開始敞開心胸認識跟劇本和演員,這也挑起他從小對於紀錄歌舞的熱情。的確這個商業片影評普普,但是卻獲得了票房的成功。
此時YouTube 還在初始的階段,他認為舞者應該可以被塑造成一種社會運動的英雄,那英雄要到哪裡battle 呢?他大膽的找到那些舞者,在YouTube上跟當紅的麥莉與曼蒂 (Miley and Mandy) 下戰帖。沒想到不但成功「引戰」,更是加入許多名人參與在舞蹈battle 的YouTube 影片中。塞翁失馬的他在轉念後,反而自由的讓真正的熱情迸發出源源不絕的靈感。
#持守核心信念就可以看淡得失
歷經那個錯失史蒂芬史匹柏的經驗,他理解這個行業多麼的現實。在他獲得票房成功後,陸續又有許多邀約。他執導了小賈斯汀的音樂紀錄片,執導了「特種部隊:2」和「出神入化:2」。不管之前的成功,下一部電影如果受到負評或是慘淡的票房,依然是很有壓力的。曾經在他一部電影被選為年度最差電影時,他同時受邀去學校跟學生演講。在這樣難堪的情況下,他鼓勵自己「我是說故事的人」,即使在失敗時也要誠實的分享。這樣揭露脆弱的勇氣反而讓他贏得聽眾的熱情回應。書中也講到摩根費里曼如何故意挑戰他導演的權威,為了要訓練他站著自己領袖的陣腳,不因明星氣勢而自我懷疑。
他學會的看淡得失和他人評價之後,才能很有安全感的真實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建立起一個腳踏實地的自信心,更明確的持守自己的核心信念。
#持守核心信念就不用追求流行
在矽谷長大的他,著迷於數位科技強大的規模化力量,還有矽谷新創不計代價的追求成長。但面對關鍵決策時,他被挑戰「最大化成長」是否真的是最好的指導原則呢?
在「亞洲瘋狂富豪」要發行時有兩個選擇— 全力推動數位發行的Netflix,還有走傳統戲院的華納兄弟。他們的第一直覺都是前者。但是在此時,Jon Chu 想起他多麼享受看到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看影片的感覺,大家在一個短暫抽離空間一起哭一起笑。他想起自己用影音說故事,就是希望讓人們凝聚在一起。思考過後他決定要忠於自己創造戲院體驗的初衷。
他想起過去家中車庫,父母存留了許多過去的回憶。小時候有朋友到他們家時,他總覺得那些「垃圾」很讓人丟臉。但長大之後他才意識到從台灣來的父母,帶著各自特殊的文化和人生經驗,都成為他生命中獨特的元素。只是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走過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擁抱自己的全部。正在執導「魔法壞女巫」(“Wicked”, 也是綠野仙蹤前傳)的他,用故事中的每個人物,如何在迷惘中繼續前進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走出自己的道路。雖然這會讓我們經歷痛苦和恐懼,但如果我們願意相信自己也願意彼此傾聽,終究你會走到目的地的」
(“Each of us needs to find our own path. Doing so will take us through pain and fear, but if we trust in ourselves and listen to one another, we’ll get through it”)
全文與延伸閱讀都在部落格中(請見留言)
📚延伸閱讀📚
📕”
「尚氣」男主角劉思慕的故事,讓我看到「和解」帶來的超能力。從中國苦出來的父母移民到加拿大,怎麼會理解兒子拋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去當演員呢?書中深刻的描寫兩代之間的文化差異,
📗”Crying in H Mart “
中文版「沒有媽媽的超市」
韓國媽媽與混血美國女兒的衝突與和解。讀這本書讓我想到多年前一本小說改編的電影「喜福會」,描述幾對不同的中國母女在第二代女兒成長與美國時,那種文化與觀念上的衝突,其中亞洲的母親嘴巴說出的常常是要求或是挑剔,但很習慣用食物來表達對孩子的愛。
📘”Interior Chinatown”
中文版「內景唐人街」
在美國人的世界當中,華人常常只能扮演某些角色。這些刻板印象除了在電影中不斷反覆,還深入在社會的角色定義當中,不斷的在每個人身上強化。父母從台灣移民過去的作者,用幽默但是犀利的手法點出這個美國的社會現象,讓這本書贏得2020美國國家書卷獎最佳小說的肯定,也即將在今年底出現在串流平台的電影中。
My brother suggested I might like this blog He was totally right This post actually made my day You can not imagine simply how much time I had spent for this inf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