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是聽到再過幾十年世界的石油會用完 (peak supply),但長大後的現在不但沒有發生,反而國際間討論的是世界如果對石油的依賴降低 (peak demand),會造成那些的餘波蕩漾?
在今年世界供應鏈大亂之際,突然的限電讓整體的不確定性更高。其實,這個「突然」,背後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在各自運量多時之後才成為一個橫空出世的黑天鵝。在長假期間,讀了這本書兼具知識性與故事性的好書,覺得很有收穫,非常推薦!
作者在美國能源研究機構的董事會,是多位美國總統的能源顧問,同時他過去的著作也得到普利茲獎的肯定。去年的這本書是在疫情爆發之後出版的,將疫情前各國能源政策的脈絡,梳理的非常清楚。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各種劇變,更是牽動各國在地緣政治上的佈局。我沒有找到中文版,但是卻看到在大陸有許多關於本書的討論。這本書雖然四百多頁的厚度,但寫作手法非常易讀。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這本書的結構。書名既然講到是地圖 (map),作者就分幾大段描述各自的地圖是如何規劃的。
從美國的世界地圖視角,看見能源如何牽動所有的軍事佈局。同時也看見頁岩油與液化天然氣,如何讓美國突然之間外交談判籌碼大增,但航線與管線的佈局,帶來地緣政治新的平衡。
柔道八段認證的戰鬥民族領袖普丁,如何把柔道看見對手破綻的能力,用在國際政治角力上。在他人一個輕忽時冷不防地把對方的手或腳扭了一把。他對於烏克蘭的主張,與中國拉近卻防備的態度,背後與石油和天然氣管線的流向息息相關。
中國帶著張騫通西域與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用歷史的情懷闡述一代一路的夢想。在過去30多年創造的經濟奇蹟後,要如何讓這個龐大人口的經濟體轉為消費型經濟,其中牽動所有能源人口與就業的考量,更是讓南海這個運輸的脖子成為一個敏感的神經。
因著石油致富的中東國家,更是讓世界大戰後英法在沙漠中畫出的這些國界變成衝突的爆點。西方勢力的介入,讓伊斯蘭世界中,遜尼,什葉,和庫德族之間的不信任,變得更加白熱化。短期要解決的是石油價格的波動,但長期要如何讓GDP一半以上靠石油的國家,有新的經濟動能,絕對是巨大的考驗。
另外一個是科技的視角,特別是關於影響能源巨大汽車業。當「移動」逐漸成為使用權而不一定是擁有權,車子不需石油而是成為帶著四個輪子和巨大電池的手機,以及自動駕駛所可能帶來的就業衝擊,讓競爭不只是汽車公司之間,而是拉到國家之間的競爭了。
最後就是從氣候變遷的視角,這的確是值得正視的問題,我常覺得危險的是很多名人所支持的主張,立意雖佳,但常常輿論和潮流掩蓋了能源應該可以量化討論的空間。煤,核能,石油全然被取代的其他選擇,到底有多務實,或是用什麼節奏改變比例才是務實的?
我覺得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並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通盤的了解和思考的脈絡,讓我在看國際新聞的時候,有更深一層瞭解各國為何作出他們的反應,也比較會思考要相信標題多少,或是應該如何查證或是平衡。作者的重點並不是在預測變化多端的局勢中,誰會是贏家。而是盡量平衡的論述每一個國家思考的背景以及角度。在許多資源競爭的表面,常常看到都是意識形態的討論。我們現在接收資訊,也很容易是抓著某個議題下標題,容易傳播的口號或是梗圖。我想,資訊的時代,最要鍛鍊的一種能力,就是不要讓新聞演算法牽動情緒吧!
📚延伸閱讀📚
“The Silk roads”「絲綢之路」
從貿易的角度講述世界史,當時沒有認真寫心得,但我很推薦這一本
“Connectography”
「連結力:未來版圖 超級城市與全球供應鏈,創造新商業文明,翻轉你的世界觀
“MBS” 沙烏地阿拉伯 「奪魂鋸」王儲的故事
全然依賴石油的大國,年輕王儲是改革者還是冷血殺手?
“Autonomy” 自動駕駛的未來
前通用汽車技術長,加入谷歌自動駕駛,分享汽車業與科技業的文化撞擊
“Driven”
兵家必爭的自動駕駛
“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 比爾蓋茨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雖然沒有認同他所有立場,但這本書解釋的蠻清楚的,不愧是工程師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