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ven 兵家必爭的自動駕駛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 Andreesen Horowitz

“軟體正在蠶食這個世界” — 知名創投家 Andresen Horowitz

這幾週的新聞裡面,突然出現了各國的汽車產業發現晶片產能不夠的問題,在因著中美貿易戰,疫情,以及5G通訊與人工智慧等新趨勢,讓半導體晶片的戰略重要性浮出檯面。這時受到擠壓的汽車產業,也突然警覺到產能不足會迫使他們停產的危險。種種現象說明一件已經發展了很久的事情,那就是車子越來越像是裝上4個輪子的手機,基本上也屬於科技業的一份子了。

這本書跟我一年前讀到關於自動駕駛的書”Autonomy” 所討論的題目是一樣的,但兩本書從非常不同的角度來探討自動駕駛的歷史以及它的未來。前者是有通用汽車的前技術長所著,很生動描述多年汽車產業老將,初次見到科技業橫衝直撞的膽戰心驚(也有很多人覺得不屑)。這次這本書是矽谷科技媒體主編所寫的,更多著重在科技業的眼光,也花了很多篇幅寫到科技業之間強烈競爭,甚至是不惜偷竊以及對簿公堂的手段 (結果最近川普卸任前,還特赦了當中一名被告

但兩者都寫到2004年美國國防部所舉辦的DARPA Grand Challenge (超級挑戰賽)。這個從國防角度,登高一呼舉辦的無人駕駛大賽,竟然吸引了無數隱藏的機器人和科幻影片狂熱者參加。之前一本書比較多描述他們在技術上以及團隊合作中的辛苦,今天這本書更多去描繪整個比賽過程接近荒謬的戲劇性。包括的一場比賽中眾多的自動駕駛機器人,看起來像是從電子零件專賣店跑出來的鐘樓怪人 (其中有一組參賽者用浴缸做成的機器人)。還有主辦單位為了因應動物保育團體的要求,需要避免比賽途中壓到沙漠中保育類的烏龜。各組競賽者後來發現,預作完整的地圖是勝利的重要關鍵,於是徵召人手先做地表調查,甚至使用古代馬車快遞的徵召令,尋找 “年輕男性,身材精瘦結實,最好父母雙亡沒有家累” 的勇士來加入這場瘋狂的比賽。

這本書作者過去一個月中許多的採訪,常常被問到科技業者說無人駕駛會拯救性命,但多年後的現在,這些號稱無人駕駛的車仍然有人在駕駛座上,而不要說拯救性命甚至還產生了一些意外。這一切都鮮明了所謂“莫拉維克悖” (Moravec’s paradox)的真實性,就是機器擅長做人們覺得很難的事情(例如打敗棋王),但是卻很難做到小小孩都可以做的事情(例如自在的在路面上走路或是拿取東西)。這一切讓所有科技公司面向自動駕駛都不斷修正自己的定調,不像之前一般動不動就發下豪語。

雖然超級大挑戰並沒有在重金獎賞之下,找到自動駕駛樂成功的關鍵秘密,卻成功的挑起了各路英雄好漢挑戰他的決心,也是為什麼這本書的書名“Driven” 非常有意思,雙關的指著“駕駛”以及那種“自主驅動的力量”。書中也提到想像力的重要,在馬車的時代當人們第一次看到汽車,就說他們是“沒有馬的車” (horseless carriages)。在技術成熟之後才稱呼為汽車(cars)。在自動駕駛競賽開始時,人們總是稱為無人駕駛,也就是原本的型態,只是把駕駛人移除而已,或許這某一程度也限制了大家的想像。其實各路英雄好漢如此被這個主題吸引,真的是因為 “行” 在日常生活當中極大的一塊。能夠顛覆這個巨大的需要,肯定是兵家必勝的一塊地,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甚至是國家。

“The ignominious end of the 2004 Grand Challenge was just the start of a much greater race . No one has reached the finish line yet, no one is sure where it lies, exactly. But many are racing toward it. Someday, somehow, some of them will get there”

“2004 年超級挑戰賽難堪的結果,只不過是一場更大競賽的開始。沒有人抵達終點線甚至沒有人知道終點線實際上在哪裡。但總有一天,總有辦法,總會有一些人,走到哪一步”

相關報導:

DARPA地面無人車輛技術超級挑戰賽的發展和啟示

已經搶走許多就業機會的機器人,為何遲遲未取代鋪磚工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