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自傳(下冊)

「向前看」與「回頭看」 的人生故事

今年甫出版的「張忠謀自傳(下冊)」,是眾所矚目的一本書。

閱讀下冊,並且回顧上冊,我感覺很像古代所羅門王所寫的兩本書的不同。「箴言」是比較年輕的時候的著作,其中所講的智慧,有積極進取鼓勵勇敢冒險來迎向未來的氣勢。而「傳道書」是在想盡榮華富貴看過人生起伏之後的老年所寫的,當中的智慧更多是回看人生中的得失與無常,重新去解讀人生的意義。

這一本下冊的厚度比上一本,足足多了一倍。相較之下,我個人比較喜歡上冊的內容。作為張忠謀第一次執筆寫自傳,上側回顧小時候與學生時期的內容,更加的單純與懷舊。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他也寫了很多面向半導體未來的期待。我特別喜歡他在上冊裡面寫到「不要在乎失敗」,他提到失敗的懲罰不應該是羞辱,而是因為成功的獎賞足夠大,所以「沒有成功」已經是失敗夠大的一個懲罰了。同時在上課當中,他也一直提到終身學習的一個重要性。在事隔20年之後的現在,書中寫的許多觀念和建議仍然是歷久彌新的。

而今年出版的這一本下冊,因為是在他已經歷經過這幾十年人生所寫出來的。所以許多的內容相對瑣碎。但這一次,他更詳細的描述了,從德州儀器頂峰逐漸走下坡以致於離職,到後來創立台積電的那一段時間。在他50多歲的人生當中,其實經歷了離婚與三次的失業。雖然是自己離職,但每次都是不太愉快或甚至揹負者許多責難的自行離職。本來他以為自己一路做到德州儀器最高峰,大約在60歲左右就可以安逸的退休了。但人生往往不是照著我們心中的劇本走的。他在中年失業時心中自己的吶喊「難道我真的就是他們說的這樣嗎?」「難道我的人生也只有這樣嗎?」。相信在當下的他還不知道之後會有台積電這麼一段精彩的再創高峰。在那許多年間他痛苦以及「還想做點什麼」卻又不知道機會在哪裡的感受,在這一本的自傳當中倒是描述的很真實。

但也是因為經過了將近40年之後才去回顧這些歷史,他終於可以看見在那些所謂失敗的經歷當中,有些的價值是在多年之後才看得出來,而有些未來的機會是在那些失敗當中產生出來的。在德州儀器雖然他後來來幾年是一路被放到降級與冷落的位置,但也是在這些位置當中讓他學習對於品質管理以及對於一個企業到底能不能在某個市場有成功的機會,以及發現不行的時候該如何正確的做個了斷。這些功課大概都是在他飛黃騰達的時候沒有辦法學到的。而在工研院因著與台灣官場文化的衝擊而黯然離去,卻也是在這三年當中產生了台積電這樣一個新創公司的想法。在沒有那麼被看好的情況之下,他離開工研院去台積電看似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誰會知道後來卻是他人生最高峰的一個開始呢?

看到書中,他寫到過去職場上碰到不同人的一些人情世故。書中那些人也不乏自己出的自傳,把自己那一面的故事公諸於世。張忠謀在這一本自傳裡面寫了他對於當時這些事件的觀點。我不禁在想,在這一本自傳下冊當中所提到的許多人物,是否未來也會有一天在自己的自傳講出了不同版本的故事呢

難怪張忠謀在前一本自傳當中有提到他非常喜歡所羅門王「傳道書」裡面的一段話: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因為真的從人生最後看來,一段經歷是成功還是失敗在當下的感受與事後回過頭看,真的有可能是一個不同的結論。在自傳下冊也不免提到過去許多次因著工作而失去某些與家人好好相處的機會。看完這本書,深深地覺得生命中的成就、喜悅、悲傷、挫折,都是會過去的。一方面可以用心去體會當下的感受,但另一方面也真的不用太緊緊的抓住那些當下的情緒。反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是否能夠刻意的花時間,去珍惜那些生命中真正對你重要的人,或許真的比堆砌了多少成就和他人的羨慕還要更重要吧?畢竟在同一部「傳道書」的章節中,也這麼寫著:

「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上帝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好好的活在每個生命的季節,珍惜當下的機會與同樣生命有限的他人吧!

📚延伸閱讀📚
📕”Focus

晶片戰爭中另一個位居要角的ASML,跟台積電的命運共同體,跟蔡司光學的愛恨交織,成為中美劍指半導體主導權時,口中的「那個荷蘭公司」。它到底怎麼從一個沒人看好的研發團隊,數次歷經瀕死的驚險,現在成為EUV光刻機絕對的壟斷者?

而ASML 也有讓機台順暢運作的 「荷蘭版乖乖」,只是,它是紅色的!這麼精彩的故事,希望會有中文版。

📒”Chip Wars” 中文版「晶片戰爭」

半導體大戰,「矽」說從頭

身在科技業的讀了會很有感,但作者很擅長解釋半導體供應鏈中的技術和角色,讓一般人也可以容易理解。半導體產業故事的上半段,讀起來很有「武林群俠」的精彩感。人類對於「計算」的需求,不但沒有隨著科技進步得到滿足,反而因為工具越來越厲害而需求不斷擴大。這本書兼具深度,精彩度,和緊湊節奏,推!

📗”The Everything Blueprint
中文版「萬物藍圖:看晶片設計巨人安謀的崛起與未來」

萬物聯網運算的藍圖,背後常常是安謀(ARM)巧妙助一臂之力。近年來半導體與地緣政治糾纏不清的關係,很大一部分的視角是從美國來看,另一股聲音是從亞洲的角度來看。這本關於安謀公司歷史的書,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英國與歐洲觀點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