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 Processed People

你吃的品客洋芋片有幾趴?(還是它是馬鈴薯口味的餅乾)

身為醫生的英國作者,親身實驗超加工飲食對於身體的影響。看著自己年幼孩子對超加工食品的反應,以及自己雙胞胎兄弟如何從過胖逐漸邁向健康。兼具科普和故事性十足的一本書。

大部分人都知道少吃加工食品,少吃垃圾食物,但什麼是「超加工食品」?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訂定的NOVA食物分類系統,將食物和飲料依加工性質、程度和目的,分為四個層級,分別是:

– 未經加工的原型食物
– 經加工的烹飪材料,例如:油、鹽、糖、等等。
– 加工食物,例如:麵包、煙燻肉類、魚罐頭、蔬菜罐頭。這群食物的加工過程有煮熟、發酵等。
– 超加工食物,例如:汽水、可樂、泡麵、各種零食、巧克力、冰淇淋、冷凍食品、微波即食食品。這個層級的食物經工業化制式處理,會使用安定劑、防腐劑。

(延伸閱讀:”方便、好吃但超級不健康!最新研究:超加工食品推升失智風險”)

如果食物的成份超過五種,或是那個成分在一般人的廚房不會出現 (比較像是化學實驗室裡材料的名字),那基本上就是超加工食品了。

#第三個「吃」的世代
作者把食物鏈拉到最初的時候,先是菌類從土和石頭得到能量開始。後來「第二個個吃的世代」就是有機生物吃有機生物,不管是動物吃植物或是吃動物,食物鏈形成的同時,生物自身的消化吸收系統也逐漸最佳化。不管吃多少,很少看到吃原型食物的動物(包括人類)會過量飲食。但是就在近這一世紀,突然人類與他們所圈養的動物,都開始在吃大量的超加工食品,或者可以說是「可食用的產品」,看起來像是食物但並不是食物。

問題是,我們的消化系統根本還無法判斷該怎麼因應這種「食物」,於是身體許多自然調節和選擇的機制完全無法運作,人不知不覺吃下很多沒營養也無法飽足的「可食用產品」。當食物分解成最原始的份子,再重新組合回去,我們的身體不知道如何面對這些吃下肚的「非原本食物」,也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原本人類腸道中的好菌也成為意外的受害者,吃益生菌都很難彌補這些傷害。

#食品業還是化工業
這些添加成分的初衷,不外乎是讓食物更便宜並且容易取得。可以長時間運送不易腐壞,可以長時間保存,可以在戰爭時候讓士兵有飽足感甚至營養。但在二十世紀不同的時候,這些化工產品,跟營養補給原料,跟食品業變得密不可分。在研發的歷史中,許多同樣的原料,部分變成清潔用品,但類似原料也進入食品裡面。雖然不會對人類立即造成影響,但數十年後的現在,種種的飲食過量,慢性疾病,和焦慮問題逐漸浮現。許多時候過胖的人除了身體的不適,還要背上「沒有自制能力」的罪名,但很有可能背後作祟的是超加工食品帶來的上癮和身體判斷熱烈儲存機制遭到破壞。

而且令人難過的是,美國和英國許多貧窮人家,唯一能負擔得起的,就是這些超加工食品。這一切都加深了貧富差距的嚴重性和世襲。

#便宜熱量與養分的真正代價
超加工食品從某種角度來說,是「預先被咀嚼的食物」,所以一般柔軟順口。但也因為這樣,即使每克加錢便宜,可是會讓人吃更多。也可以理解,超加工食品的設計就是讓人吃下過量 (讀著這些,腦中想起好多「一口接著一口」的食品廣告)。所謂便宜的熱量,最後還是食品公司營收的成長在驅動。大量的廣告,更是推動超加工食品的擴散,特別是在新興市場中,危及傳統飲食(真正的食物),畢竟要買食材,料理食物,和好好咀嚼,都是要花時間和金錢的。真正的代價都是經年累月後的健康問題和社會問題。

在英國,品客跟政府的官司裡,就說它不算是「洋芋片」,因為天然的馬鈴薯不可能每一片都這麼均勻。用部分馬鈴薯粉含其它添加物重新建構起來的這些「洋芋片」比較像是餅乾蛋糕。品客的母公司贏了這個訴訟,因而免於「洋芋片」較高的稅額。

(相關報導:「什麼?原來品客不是真正的洋芋片」)

也因為這樣,作者提到只有政府公權力,和我們對政策與購買食物時的「投票」,才有可能改善這些狀況。 讀完這本書之後,每個要入口的東西都要多看一下成分表(不只是熱量問題)。在無法躲避超加工食品的現代,我們最具體能做的,就是讓很刻意的選擇最單純的天然食物吧!

📚延伸閱讀📚
Why We Eat Too Much
中文版「 我們為何吃太多」

為什麼有些人感覺連喝水都會胖,無法堅持節食減肥的人真的是意志力不足嗎?還是其實我們的大腦會告訴身體他應該維持什麼樣的體重,而這並非意志力可以對抗的?這是一本讀起來很有趣的科普書籍!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