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瘋ETF 和指數型基金之際,這本關於這類金融工具起源的歷史特別值得一讀。到底這樣子的被動投資方式是可以戰勝市場,還是在規模變得這麼龐大時不小心就變成市場本身?雖然閱讀這些不同人物的翻譯名字不太容易,但整本書翻譯的相當好,推!(譯者的介紹也很搭上ETF的風潮)
故事從巴菲特與避險基金老闆一場百萬美元的好賭開始說起。10年之後驚人的結果讓許多金融界的人難以置信。所以作者話說從頭,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數學家發現股市的波動就像是一個在打醉拳的人一樣隨機漫步。這樣到底要怎麼做出投資決策才能夠獲勝?
#充滿異數的碰撞帶來創新
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充滿許多奇特人物的故事。貢獻在指數型基金與ETF這種金融工具的發明,其實有很多人不見得是正統金融科班出身。當中有人是受傷而不得不轉行的運動員,有許多人是軍人出生,有人是當了好幾年的農夫,而有人是想要變成牧師的神學院學生,意外在金融領域找到他人生的命定。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因為投資某一程度是在跟未知作戰。但這些奇特人物的故事中,帶領他們進入金融世界的往往都是意外。除了受傷的運動員之外,也有心臟病發的金融人員,也有不得治的學術人員,還有因為氣喘不得不搬到鄉下,才得到時間思想出創新數學模型的科學家。感覺很像上帝跟人們開一個玩笑:在最想要努力駕馭未知的一個領域當中,好像只有意外才能夠領人入門。
#創新的混亂與醞釀期
一般對於金融和投資的印象,可能是節奏快速以及具有非常短的時間壓力。但是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可以看出指數型基金的概念,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備受金融界多數的人所唾棄的。甚至有許多基金與ETF在最開始推出的時候,雷聲大雨點小。有一些甚至在早期就胎死腹中了。從當時的視角看起來,要能夠想像到現在這樣的主流市場影響力,應該要有相當程度的瘋狂吧。
同樣諷刺的是,奠定這樣子學術基礎的數學家,在他有生的年日是非常不得志的。他超越時代創新的理論並沒有受到當時學術界的青睞。他的著作是偶然被數十年之後的人在圖書館翻閱時,因為驚為天人才得以重見天日,並且發揚光大的。是不是有許多的創新其實都像是新生兒誕生一般的情況,非常混亂,而且要經過相當一段的時間之後回過頭來才能夠理解這一切的意義呢?
#被動投資對市場的副作用
當大家都是被動投資時,主動投資還有價值嗎?看似被動投資工具為許許多多資金和資訊不多的投資人,可以享受整體市場經濟一起成長的果實。但也因為這樣子的「效率」,不知不覺的就讓投資的決策權掌控在少數的幾個公司手上。再過去20年中,指數型基金的三大巨頭持有標普500公司股份從5%到今天超過20 %。甚至因為與納入指標的股票綁定,而意外的造成某些市場恐慌,或是發現變相在投資一些具有爭議性的生意中。書中有一段故事講到IBM電腦剛出來的時候,也是意外的發現使用在金融數據計算非常有幫助。可以想像到現在電腦算力早已遠超過當年,而且加上A I的加持,是不是「不小心被演算法做出錯誤決定」的風險就更高了呢?
📚延伸閱讀📚
📕”Against the Gods” 中文版「風險之書」
如果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那麼為何各種「人禍」如戰爭和金融危機總是讓我們感到驚訝?這本有趣的科普書籍,是二十多年前所寫的。數百年前,不論是西方或是東方的文明,對於未知的未來總是完全歸納與神明的範圍。人類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總是像要馴服一頭野獸般的努力著。隨著我們的運算能力越來越強大,「風險」已經被當成一種可以管理的事務,那麼我們面對未來的掌握感真的有增加嗎?
📗” Narrative Economics”
中文版「故事經濟學:比數字更有感染力,驅動和改寫經濟事件的耳語、瘋傳、腦補、恐懼」
故事,對於人的大腦,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和黏著度。這本書很有趣的是把故事的傳播性,與病毒的傳播新做了一個類比。病毒傳播的有利因素,包括感染力,在許多人群聚的地方,超級傳播者,以及不斷的變種,等等。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消息,所以會產生動能的常常是那些容易讓人記住或是難以忘記(感染力),在許多人聚集討論的言論(群聚),與名人產生關係 (超級傳播者),還有與人性會關注的事情 (特別是恐懼)結合產生變種而具有更強的傳播力。
AI 驚人的發展讓人想像各種厲害的應用,但只要有玩過生成式AI,體會過所謂的「AI幻覺」(AI hallucination),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關於人工智慧的安全性,是這麼重要的議題。包含這個科技的透明度,公平性,安全性,是否與人類共同認定的價值一致?都是這本書想要探討的話題。
如果人類無法刻意暫停來檢視核心價值、共識、和目的,那麼機器只不過是加速的照妖鏡,放大那些沒被檢視過的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