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usiness of Platforms 平台生意學

滿滿的大平台!😄

“平台”至於現在,就像dot com 時代所有人都想架設網站一樣氾濫。當反過來說當時不思考internet strategy (線上策略),跟現在不思考平台策略,都是不容易存活下去的。

這是我前一陣子MIT 贈書第一本開箱的,覺得教授寫的書難免還是像課本。除了基本架構以外,我想選擇我覺得比較特別的點來分享。

最基本的就是三大類型: 創新平台 (例如 ARM, iOS, Android),交易平台 (Uber, App Store, Play store, 淘寶),以及混合型的公司 (Apple, Google, Amazon 都是)

很明顯,平台公司產值較大

一般來說創新平台先有一個核心技術,比較容易成功是那個核心技術本身就讓人願意付一些錢,然後其上讓他人容易疊加或二次開發,就可以規模化並找尋額外收入來源 (如 RaspberryPi 便宜的核心版,開源讓眾多開發者加入,然後可以做出accessories 或是 store)。 交易平台是最常見的新創種類,但也是沒想清楚時,死得最快的。當然,擁有兩者的企業價值最高點。

三種類別的範例

作者提到平台建立的4個步驟

  1. Choose your market side (選擇參與的角色以及你要服務其中的哪一個)
  2. Solve the chicken or egg problem
    (網絡效應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3. Design your business model
    (設計你的商務模式)
  4. Establish and enforce ecosystem rules
    (建立並維護生態規範)
建立平台的四個步驟

關於 #1,你要服務的是買方,還是賣方,還是第三方 (如廣告商),基本決定了你的定價模式與屬性。

關於#2,如果是創新平台,那就要把核心產品先徹底做好才有門檻。如果是交易型平台,很有可能就是資本投入戰了(花錢積累到一定用戶或是流量)

關於 #3,其實跟 #2 幾乎是同時要思考的。創新平台如果 #2 做得夠紮實,一般來說#3是看API 或是開發工具做得是否容易上手。但如果是交易型平台,很有可能就是不斷地在創業燒錢錢模式中不斷地 loop (例如目前的Uber,滴滴,Snapchat,等等)。也有人選擇全部免費,但提供價值服務 (例如淘寶買賣雙方都免費,但如果要有高的搜尋排名就要付費。或是亞馬遜電商上架之餘,亞馬遜提供運送服務來賺錢)

關於 #4,通常是已經有規模,才有的 happy problem 😊

我覺得這本書可取之處,在於講了很多失敗案例和他們的背景 (先發不一定成功!)
還有一整章講到老公司的戰略 (要戰?要加入?還是用買的比較快?)
另外就是思考未來兩個新產業的平台可能的發展 (DNA 生技,與量子電腦,這兩者能如何平台化?)

因為平台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然後又很容易講得很空洞,所以搞清楚價值所在和到底熱鬧之餘誰在買單就很重要。另外,平台經濟永遠都是建立在 “信任” 之上,所以保護那個信任基礎,保守不在經營壓力之下殺機取卵,或許是平台經營者最重要的修煉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