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e The Cat 先讓英雄救貓咪

本週的輕鬆小品,喜歡看電影的人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號稱是 “史上最誠實的編劇指南” ,作者的寫作手法非常幽默卻仍然實用。台灣在多年前就有中文版了。

“Save the Cat” is the screenwriting rule that says: “The hero has to do something when we meet him so that we like him and want him to win.” (讓英雄先救貓咪是一條編劇的原則,原因是故事的英雄出場時必須讓觀眾喜歡而且希望看到他獲勝)

裡面有很多讓我覺得 “喔,真的是這樣耶!”的時刻,會想起很多之前看過的電影,原來劇情,場景,和對話,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安排的。其中也會看見“創作”是一件非常科學以及有結構的事情。很多人問作者,難道這些原則和結構不會抹煞創意嗎?其實就是因為有這些架構,才能更加幫助創意,同時可以有市場性。雖然大部分的人並非編劇,但其中很多技巧,都可以用在簡報與教學。畢竟,“故事”對於人腦是有著特別的吸引力,可以讓我們記得並且產生共鳴,所以學會說好故事,真的是非常值得不斷精進的一門學問啊!

我個人覺得讓我很驚艷的是作者對於電影的分類方式。不同於一般分類成恐怖劇,喜劇,愛情劇等等,他分為以下十個種類,我寫下中文版翻譯和括號中我自己覺得更傳神的翻譯:

1. Monster in the House 屋裡有怪物 (有怪獸!):大白鯊,侏羅紀公園,異形四部曲等等。這類電影主要是引發人類求生的本能而讓觀眾有所共鳴。

2. Golden Fleece 英雄的旅程:星級大戰,綠野仙蹤,回到未來,魔戒系列等等。這類電影的重點在於主角內心的成長,在克服困難後他也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了。

3. Out of the bottle 阿拉丁神燈 (靠,夢想竟然成真!?):例如 王牌天神,摩登大聖,命運好好玩,以及辣媽辣妹還有各種身份互換的電影。這類電影就是主角發現美夢成真是,先是開心的享受了一陣子,但最後還是發現原來自己原本的人生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4. Dude with a problem 小人物遇上大麻煩 : 諸如終極警探前兩集,辛德勒的名單,或是魔鬼終結者,一個平凡的人突然要解決一件大事 (恐怖分子要炸掉整個城市,納粹突然要危害我的猶太朋友們,還是機器人從未來回來要殺掉救世主),小人物要如何找到他內心深處的勇氣呢?

5. Rites of Passage 成長儀式: 例如獨領風騷,可可夜總會,辣妹過招,或是近期的壁花男孩。大部分主角都是青少年,也是我們人生中最尷尬的年紀。隨著故事的演進而逐漸摸索出真實的自己。

6. Buddy Love 夥伴情:例如致命武器,雨人,海底總動員等等,當中兩位主要的主角常常是一開始互相看不順眼,或是反差很大又必須要一起完成任務,在旅程中發現原來不能沒有彼此。這當中也包含很多愛情片,都是走這個路線。這樣看來冰雪奇緣的Elsa and Anna 也是這樣的故事呢!

7. Whydunit 犯罪動機: 唐人街,綁票通緝令,神秘河流等等,描繪動機的成分多過於凸顯個別的人。

8. The fool triumphant 傻人有傻福: 精靈總動員,金髮尤物等等,而阿甘正傳是這當中最經典的。而且通常傻人身邊一定有個配角,一直眼睜睜看著這個傻子一路過關斬將而無法置信 (丹上尉的角色😂)

9. The institution 精神病院 (集體的盲目):例如教父系列電影,美國心玫瑰情,華爾街之狼,甚至我覺得去年的寄生上流都像是這個類型的。同一種人在一個群體中,主角偶然會有一些似乎跳脫的時刻,然後會發現這個群體給他歸屬感,同時也讓他失去一部分自我,而他要如何抉擇呢?這種電影通常在快結束時都有一幕某人睜大眼睛不可置信的表情。

10. The super hero 超級英雄:除了一般認知的超級英雄電影之外,還有類似神鬼戰士或是美麗境界裡的數學家。英雄或天才從有一種“別人都不能了解我”的痛苦,這是可以引起每個人共鳴的心情之一。

書中還有提到很多拯救爛劇本的方法,或是一個小動作就可以讓觀眾被吸引 (例如書名“讓英雄先拯救貓咪”)。推薦給想要說好故事,或是喜歡電影的人!

中文版:“先讓英雄救貓咪: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

其他關於電影的書籍:
2018 年 我的top 10 之一 “The Big Picture”
論述近十年來電影產業的發展,為什麼越來越多超級英雄和動畫改編成真人版的電影,好萊塢用矽谷新的愛恨情仇,以及中國市場對世界電影的影響力。

Hit Makers” (“引爆瘋潮”),現在有中文版了!關於如何創造爆紅的創作。抱歉書名又是我當時自己亂翻譯的
中文版 :“引爆瘋潮:徹底掌握流行擴散與大眾心理的操作策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