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史

想到東南亞,腦中會出現哪些印象呢?年輕的人口紅利?嗜辣的飲食習慣?溫柔順服善於家務的女性?除了新加坡以外人均所得較低的開發中狀態?

整個十月份都在啃這一本好硬但也好有趣的厚重書籍,然後花了一個禮拜左右在思考如何整理我的心得。東南亞離台灣很近卻很少有深入的了解,所有的理解不外乎都是那些刻板印象。而且「東南亞」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包含多元民族文化和地形迥異的組合。近年來因為東協的成立與巨大的年輕人口紅利,似乎像是這本書的副標題所言「多元而獨特,關鍵的十字路口」

我很喜歡這一本書先從地理環境的特色說起。畢竟人在什麼樣的地理條件當中,因著氣候、糧食、水資源、以及距離的遠近,都會影響他們形成什麼樣子的族群,以及如何看待他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書中最開始就點破了,東南亞位在地可變化非常不穩的交界處,許多破碎的地形,再加上氣候的影響,讓他一開始的發展就是非常零碎而且多元的。我也才知道原來地震和海嘯(原來印尼的亞齊幾千年來都是飽受海嘯的威脅)的頻仍發生,影響許多東南亞地區的農作和人口結構。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特徵,是過去東南亞因著貿易的活絡,一方面政治發展與經濟的發展是緊密相關。另一方面是在歷史當中,東南亞的女性有著幾乎與男性同等的地位,這是因為在買賣交易當中,女性在協調手腕和不同語言當中翻譯的能力上表現得非常出色。在歐洲殖民帝國一開始接觸東南亞時,都很驚訝的發現常常是一種「女主外」的情況。而東南亞在很長的歷史當中,對於民族和國家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因著地形結構的關係,一般來講每個地區不同的種族都有自己擁戴的部族首領或是地方國王。記得學生時代讀中國歷史,講到南方的其他民族接觸,通常是以「蠻夷進貢」來簡略的說明。但從這本書所描述的歷史,其實這些地方國王都自己各具一方,認為「進貢」是一種可以保持與中國做生意的有利方式。甚至有些所謂代表國家進貢的,是一些有生意頭腦的商人,藉此取得與中國貿易的相關資源與條件,其實並不代表當地政治的思考,更不代表一整個國家。

後來殖民相關的歷史讀起來就比較難過。因著歐洲列強殖民的關係,許多農作物和新香料變成東南亞重要的投入。在這之前東南亞整體並不是太多的倚重農業,畢竟靠著海有許多海產,而許多的高地或是時常被火山所毁滅的地區都不見得容易長期以農業為主。但突然之間各式作物如豆蔻、丁香、咖啡等等變成是主要的經濟作物。而列強耶因著自己利益來壟斷市場,讓18世紀之後的東南亞作物競爭力降低。但此時殖民政府也讓人們更多的投入農作當中卻沒有更多的產出,導致19世紀開始形成一種內捲式的貧窮(因為辛辣的調味師某些食物更容易入口,所以在這個時候許多地方的食物逐漸開始加辣)。當歐洲殖民政府衰弱的時候,同樣是亞洲的日本帝國一度讓東南亞各地感覺到一絲希望。一方面是一開始日本表達尊重當地的態度,另一方面日本式當時亞洲也可以有強國的一種標竿。但這樣子的期盼也很快的破滅了。日本帝國政府在各地後來人是強硬的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而1945年當日本投降的時候,更是讓東南亞日本佔領的各地錯愕不已。日本人極速撤出造成的權力真空,某一程度也鋪墊了20 世紀東南亞國家獨立運動許多軍事強人出線,也同步帶來很多血淚的暴力以及貪污的行為。從現在的視角看起來,許多的國家都還在為這些歷史自我療癒,甚至仍困在其中。

書中另一個很大的篇幅是華人的角色。從明朝的時代來自福建與廣州的許多華人在東南亞熱絡的貿易舞台上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歐洲殖民政府和日本殖民政府時期,華人也常常因著善於經營某些商務領域而創造了一個社會上所需要的中產階級(既不是殖民地來的那些貴族或是原本當地的王族,卻也不是本地一般勞動的民眾)。因著這樣的特殊地位,華人在東南亞的經濟上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在殖民政府急速撤出的時候,卻也成為當地人仇恨與暴力的不幸對象。

我讀這本書最大的心得,就是東南亞沒有辦法用中國朝代的歷史,或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思考來理解。台灣人口結構在近幾年與未來,一定程度受到來自東南亞不同國家的新住民影響,將會有相當不同的樣貌。這或許是我們社會成長進步的一個學習機會,就是不要用自己的經驗框架來理解別人的故事。這樣的理解不會是快速的,但是卻可以避免落入各式刻板印象或標籤,真正的成為一個包容多元的社會。

「他們的身材外型、語言結構、行為、制度與宗教,都與接零區域的人們大不相同;但就上述各方面來說,他們彼此之間又有驚人的一致性。據此,我認為他們應該被視為一類特殊且獨特的人類種族。」— 19世紀東南亞觀察者,約翰克勞佛

📚延伸閱讀📚

📕”From Condoms to Cabbages
很多泰國的廣告總是讓人會心一笑,他們的民族性就是有這種幽默感在。而泰國保險套先生Mechai Viravaidya的故事,真的是在這個系列中,最具幽默創意的一位。

社會問題常常都是錯綜複雜,然後有很多大家不願意講出來的,難以啟齒的核心問題。有什麼能讓人直搗問題核心呢?保險套先生用的是幽默和引人注目的能力。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雖然書名是東南亞,但大部分的篇幅講的是高棉(柬埔寨)的吳哥王朝。以吳哥王朝為主題的這本書籍,讓人感覺到王朝的26任君主,個個都是剪綵王!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初到東南亞的歐洲列強,認為往東的都叫做「印度」,所以才有各種「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產生影響當地歷史巨大的殖民帝國。作者是一位位日本東京大學歷史學者,自然有更多著墨在日本的視角,但我認為他相當平衡的去分析,在亞洲海洋貿易受影響下的各地(印度,印尼,甚至是台灣)為何會對於歐洲政權有如此不同的印象?非常有趣的一本書。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