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每一種生意都是數位事業”
(“In the 21st century every business is a digital business”)
“Software eats the World” (軟體正在吃掉這個世界)10年前矽谷知名創投 Andresen Horowitz 用簡單的一句話說明這個世界如何逐步成為一個數位化的世界。10年後,本書的作者延續這樣的精神,說明在數位化的時代中,得開發者的心,才有機會生存下去。書本出版沒多久後,這次covid-19的疫情,讓這個數位轉變又更加快速了。
但這本書並不是寫給工程師看的,而是讓非軟體開發者理解軟體工程師的思維,用這樣子的思考模式來看待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如何設計團隊和工作流程,寫的算是相當簡單易懂。這本書很適合給各行各業管理者,體認到事業會數位化,需要有一定的軟體開發能力,幫助你理解軟體工程師怎麼思考,並且你要從他們身上如何得到最棒的工作效果。
書本開始的前一小段,簡單的講到軟體發展的三階段歷史。從最開始套裝軟體發跡的微軟和IBM,到中間軟體作為服務(SAAS) 的型態,例如 Salesforce以及Adobe的轉型,到現在這個階段有些公司提供基礎模組,讓其他公司在上面建立他們的超模式和市場區隔。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亞馬遜的AWS,很多做雲端服務的公司不必花巨大的投入去建設雲端基礎設備,而是把精力花在他們最能創造差異化價值的地方。按照這樣子的發展,各行各業也必須開始盤點他們的“軟體供應鏈”,與自己的發展是否是最適洽的選擇– 哪些東西應該外包,有哪些東西又應該自己開發?
在數位化的時代,市場發展更加的多變,管理勢必更加的去中心化。如果說工業革命之後,工廠生產流程,主宰了組織發展與設計的思考 :分段分工,精準控制,效率導向,由上而下給予答案,那麼,數位化更加劇的21世紀的管理方式,就應該把軟體工程師思考為創作者,是一種集體創作的模式:自主型的小團隊,給予彈性空間,創作導向,並且想辦法得到開發者最直接的反饋。
另外一個我覺得很實用的建議,是曾經當過軟體開發工程式的作者說,你必須在4個目標中選擇3個:features, deadlines, quality, and certainty (功能,完成截止日,品質,把握度)。他說一般不了解軟體的人,很容易犧牲品質,但如果體認到軟體是你的數位事業如此重要的一環,你其實不應該犧牲品質。他的建議是,不要一開始就期望最高規格的功能,先有充分把握,在一定的截止日前做好的品質,用這樣子的小步伐,逐步把功能跟規格建立起來。
最核心的一個觀念就是千萬不要把軟體開發工程師當成是生產線的一員,而是把他們想像成音樂或是藝術的創作者。不要告訴他們怎麼做他們的工作,而是真誠的分享你想解決的問題,這才能激發他們創作的動力和興趣。
讀完這本書,我期待開工時,要照書本的建議去好好請教公司裡的軟體開發者! Ask your develo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