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romised Land 應許之地– 歐巴馬回憶錄

“你做得再多永遠不夠”但放手一搏就對了” 歐巴馬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後,感受到過去爭取和平自由的勇士們內心的吶喊

“Whatever you do won’t be enough, I heard their voices say. Try anyway.”

十分應景的一本書。沉甸甸的八百多頁花了好久才讀完。如果以個人故事來說,我喜歡他妻子蜜雪兒歐巴馬的自傳(“Becoming“,有中文版)。但做8年美國總統的視角,其中的精采和豐富經驗絕,非一般書籍可以看到。歐巴馬的文筆相當好(我這次讀中文版都可以感覺到。也感謝出版社翻譯得如此到位!),從他的筆下可以一窺這精彩的8年就位大國領袖如何思考世界各種大事。(這裡是讀書心得分享,沒有要討論政治喔!)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想就是美國許多議題上的兩極化,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從二戰後許多的事件堆疊在一起,再加上飛行越來越方便,兩黨國會議員並不是都住在華府,彼此和彼此家庭之間沒有像以前那樣的互動,讓跨黨派合作推動重要議題的難度加高。歐巴馬一就任,要先面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問題,以及後來處理健保的問題,都可以看見爭取雙方合作的難度之高。

再來他從參議員快速竄起,並且後來成為總統,他自己都形容是由一種神奇的動能(momentum) 在推進的這一切。這當中他成功的使用網路的力量,在小額募款以及理念的傳播上,都比對手更加善用。但他也承認後來許多議題的推動,甚至是演講時不小心說錯話,還有許多決策未明時的各種小道消息,同樣也因著網路的力量,變得更難溝通更難釐清了。當時被競爭對手碰及經驗不足的他,的確展現了快速學習,找出中心思想的能力。他敘述如何組織各式團隊,找出當中的菁英,並且能夠對各種議題快速學習,到能夠判斷專家們給他的建議,都是很值得借鏡的精神。

為什麼要取名為“應許之地”呢?我認為就像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一般,通往自由的應許之地,路程往往比想像中的更漫長,但絕對值得世代合作努力,走到那樣的一個願景。他在美國人一片期望改變的聲浪中當選總統,帶著熱情的理想個性努力著,卻也深深的體會到期望值過高時,人們容易放棄希望的傾向。寫這本自傳,除了誠實地盤點自己的經歷之外,歐巴馬也是在傳達這一種堅毅的盼望 — 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雖然路途遙遙,甚至一個世代難以完成,但絕對值得放手一搏去努力,並且相信一代一定比一代更好。

“The truth is, I’ve never been a big believer in destiny. I worry that it encourages resignation in the down-and-out and complacency among the powerful. I suspect that God’s plan, whatever it is, works on a scale too large to admit our mortal tribulations; that in a single lifetime, accidents and happenstance determine more than we care to admit.”

 

(其實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堅決相信宿命的人,為我認為那樣的想法會讓卑微的人放棄努力而有權力的人維持現狀。我猜測上帝的計畫,不管那計畫是什麼,遠超過我們有限生命的苦難。這一個人的有生年日,意外和機運對我們的影響,超過我們所願意承認的範圍)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