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ting 模仿欲望

慎選你的榜樣,也慎選你的競爭對手

是什麼樣的人性特質,讓Lamborghini (藍寶堅尼)從一個拖拉機製造商,轉向設計頂級車輛。但也因為自覺,而在創辦人在世期間始終沒有進一步到跑車賽道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我們心中所想要的,有多少是自己想要的,而又有多少是受到周遭「大家都想要」的影響而想要的呢?一直覺得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好像太過簡化,超過基本生存與安全的需求其實很複雜。這本書裡面我也找到了不同(我覺得更好)的思考方式。

基本需求滿足後,其實我們的欲望很複雜

幾年前讀過Peter Thiel 的「從零到一」,知道他的思考方式深受大學時代教授吉拉爾(Rene Girard)的影響。書中並沒有直接講到吉拉爾哲學,但關於不要一味地模仿競爭對手,以及跳脫大眾潮流的思考,都深受吉拉爾「模仿理論」的影響。但也因為模仿對人類太直覺而且擅長,如果不刻意覺察,很難跳脫他人對我們的影響。模仿的欲望,不但讓小孩學者身邊大人的行動,更是「渴望」他們認為大人想要的事物,或是在學生時代模仿那些風雲人物。

Peter Thiel 也因為看明白了這個欲望巨大的驅動力,就看出來當年新創公司強大的感染力而成為早期投資人,接下來的發展就是大家都看見的歷史了。社群媒體讓模仿變得幾乎沒有成本的擴張,名人效果更放大,隨之而來的模仿競爭,似乎超過了鼓勵多樣化的發展。

當模仿欲望往負面發揮時,就開始看到各種暴力行為。最初期的就是「嫉妒」,本來滿足的現狀一經比較突然就相形失色。或是原本想要的的事物如果不符合社會主流,也很容易自我懷疑,甚至開始追著一些原本也沒有那麼想要的事物,讓那些欲望主導自己的故事時,故事也就進入無止盡競爭的漩渦。從這個角度看,人類許多的爭戰不是因為不一樣,反而是因為想要一樣的東西,爭奪同一個地位,即便得到了也常常在空虛和擔憂失去當中。而這些混亂裡面,因為沒有終止的機制,眾人很容易找出那個顯眼的目標成為代罪羔羊。當第一個指控的人向他丟出石頭,眾人就紛紛跟進了,把高漲的張力發洩出來。除非此時有人能看清這個零和遊戲的荒謬,讓第一個人放下手中的石頭,才能化解。像是蝙蝠俠電影「黑暗騎士」裡,拿到小丑所提供另一船的引爆器,重刑犯從船長手中拿走後往外丟,打破僵局並為蝙蝠俠爭取了更多時間。

模仿欲望的負面循環

所以這個人性的觀察,點出了跳脫這個框架的可能。書中有一位米其林餐廳主廚,維持這個榮譽多年。雖然享譽國際,但覺察自己疲憊不已,甚至影響他創新的欲望和喜歡料理的初衷。他決定不要再追逐這個眾人追逐的名譽,他要求米其林把自己從名單中撤銷。他更是不管米其林的決定如何,放手不要堅持那些符合評分標準的事情,更多與家人相處,在多出來的時間中重拾自己創作料理的樂趣和初衷。當米其林拿掉他,又加回去降一個星等,早已脫離追求這個榮譽的他,也釋懷的笑了出來。

從時間軸來比較淺層與深厚欲望

覺察自己的模仿欲望之後,作者分享幾個「反制」這個

#找回初心
刨去錯過潮流的憂慮,對他人的嫉妒,還有認為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你還記得自己做手中事情的初衷嗎?

#同情與同理
很喜歡書中講到同理心如何打破模仿的循環。同情會讓我們不自覺的被對方的情緒和欲望綁架,但是「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可以進入另一個人的經驗並分享對方的想法和感受,而不必分享對方的欲望」

#深厚欲望
書中講到蒙特梭利女士,如何在教導一群貧民區孩子時,意外找到那些孩子們心中深厚的欲望而讓上學變成一件興奮的事情。她說「我們必須知道如何召喚潛伏在孩子靈魂中沉睡的那個人」。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成人。淺薄的欲望到處都有,也隨著潮流起伏,但深層的欲望是經過長時間仍然確立的。

#滿足感
每個人都有一些深層驅動他的力量:探索未知的事物,精通某些事情,或是理解和表達(創作的欲望)。找到自己的那個動力按鈕,朝著深厚欲望前進,就會感到樂此不疲。

選擇不效法世界的潮流,會不會是一種酸葡萄心態呢?我想一個檢視的方式,還是從人生的終點看回來:我最後是後悔錯過那些潮流或是他人的羨慕?還是我會後悔沒有追求自己深厚的欲望和不用他人認可的滿足感?

「死亡非常可能是生命單一最好的發明。它是生命的改變劑,它把舊的清掉好為新的騰出空間…..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它於過別人的生活。不要被教條給困住,也就是活於別人思考的結果中。不要讓別人意見的噪音淹沒了你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最重要的,要有勇氣追隨你的內心及直覺。它們因某原因已經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其它的事情皆是次要的。」— 賈伯斯2005年在史丹佛大學給畢業生的演說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 Steve Jobs at the 2005 Stanford University commencement speech


📚延伸閱讀📚
📕”Drive” 中文版「動機,單純的力量」

如何找到自己和他人原始的驅動力,讓進步和領導更能順勢而為

📗 “Not in Gods Name” 中文版「毋以神為名」
清楚分析宗教戰爭中像是兄弟鬩牆一般的強烈嫉妒,以及猶太人常常在歷史中成為代罪羔羊的原因。恨能挑起爭端,愛能遮掩一切的過錯

📘”HumanKind” 中文版「人慈」
小心氾濫的同情心,並且永遠選擇餵養善良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