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納兄弟,「兄弟」的部份
作者出版這本傳記,適逢今年「芭比」電影成為華納兄弟成立以來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想到華納兄弟,似乎有許多不同的面向,可能是旗下DC 漫畫的蝙蝠俠與神力女超人,也可能是卡通Looney Toons 裡面的兔巴哥 (Bugs Bunny) 還有達菲鴨(Daffy Duck),還有在好萊塢黃金時代出品的「北非諜影」以及「窈窕淑女」。是什麼樣的機運,讓一群移民的兄弟們,在窮困中建立起這樣的一個龐大娛樂帝國?這本書不同於以往關於華納兄弟的書,他的重點在四位兄弟而不是公司本身,所以故事的內容是從他們逃難到美國的父親開始說起,一直到兄弟時代轉讓經營的1970年代。
身為在歐洲被種族歧視迫害的猶太人,華納兄弟的故事可以說是因為迫害,而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即便是在美國,也仍然受到反猶太的餘毒,和各種的挫折。可是似乎這種挫折,讓兄弟們更有一種「人生苦短,就放手一搏吧」的無懼精神。大哥Harry 是精神領袖,也因小時候曾經在歐洲歷經迫害,而深深具有人道精神,他堅持電影的目的,是教育並且同時娛樂觀眾。二哥Albert 沉默寡言,是大哥開始創業時得力的助手,也是公司長期以來的大掌櫃。三哥Sam是極為聰明,而且對科技及有興趣的創業家。而是最小的兄弟Jack,是兄弟當中最像娛樂家的一位,同時也是最讓家人心痛的一位。
一開始的創業,只是因為某位認識的影片播放師走投無路,被迫把設備便宜賣給他們而開始的。他們找尋一個地方開始經營放映影片的聲意。在20世紀初影片放映的技術是被愛迪生所壟斷,所以兄弟們不斷找尋各種繞彎路的方式來求生存。在反猶太主義仍然盛行的當時,他們借錢是困難的,而想要踏入影片內容製作幾乎是更加不可能。但因緣際會的接觸到了美國前駐德國大使的自傳「我在德國的四年」的版權,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之下,發行了這個電影,得到意外的正面反響和收入。華納兄弟第一個碰出來的明星,並不是什麼俊男美女,而是一隻從一戰歐洲領養回來的一隻德國牧羊犬Rin tin tin (中文翻譯是「任丁丁」)。這隻上鏡又可以配合導演指揮的狗明星,連續為華納兄弟創造了幾個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同時也帶動周邊商品的熱銷。
The
即便有了這樣初步的成功,他們仍然面對著種種的困難,美國歷經大蕭條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當中的動蕩不安。有著崇高理想主意的大哥,在不小的批評聲浪之下,依然堅持拍攝一些像是「我在德國的四年」那樣真實體現歐洲狀態的內容。他這樣的堅持剛好碰上戰爭期間美國政府需要統戰文宣(propaganda,)的時機。他們與小羅斯福總統就因為這樣而一拍即合,一連串的許多反納粹,以及愛國主義影片,搭配著政府想要推動的一些訊息,讓華納兄弟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裡也急速的成長。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很快地進入了冷戰時期。在這個時期有強烈的反共產主義氛圍,任何跟共產主義牽連的蛛絲馬跡或是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被舉發,甚至是強烈的輿論審判。閱讀這一段歷史的時候,很難想像美國當時也有那種「匪諜就在你身邊」,人人自危的社會氛圍。後來更難以想像的是一名華納兄弟旗下的演員,竟然最後成了美國總統!
整個故事不但是一個兄弟家族事業的故事,也很強烈的看到科技的成分。最開始因著愛迪生影片播放的技術壟斷,華納兄弟們必須尋找不同的新科技。其中一個很大的突破,就是有聲的電影。書中很生動的描述著當時兄弟們有幾位對於有聲電影的懷疑「誰會想要聽演員說話啦!」,但因為Sam 的堅持,他們還是引入了讓聲音與畫面同步的技術(當時叫做”talking pictures”)。一開始大哥只允許用在影片的配樂還有音效,還不許讓演員發聲。但1927年他們做了一個劃時代的決定,就是推出一步有聲的電影”Jazz Singer”(爵士樂手)。這部電影一推出來,獲得觀眾超乎想像的熱愛,也開啟了好萊塢從無聲電影進入有聲電影的一步。可是也造化弄人,在首映的前一天致力於推動新技術的Sam突然過世,沒有享受到他的遠見所帶來的成果。
這個兄弟為基礎的企業,在好萊塢黃金時代一直都是有濃厚家族企業的色彩。除了兄弟們分工掌控公司之外,家族也有不少的人參與其中。兄弟們一起工作,難免會有糾結的情況。大部分的時候大哥Harry總是發揮領導力讓家族度過難關仍然可以保持團結。但就在最後幾年,當他們決定一起把股份讓出同步退出的時候,小弟Jack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而這一個背叛的行動,讓家族的分裂再也沒有辦法挽回了。
最近好萊塢的演員以及寫作劇本的作家已經罷工了幾個月。書中有提到1955年好萊塢最黑暗的罷工時期,是為了讓導演與演員有更多的自主權(而不是隸屬於發行公司的員工)。現在這場罷工其中一個很大的訴求仍然是公司與創作者利益分配的問題。在好萊塢黃金時期大部分的企業還是家族企業,像是華納兄弟之類的公司仍然會有意願為自己的員工著想。但現在這些發行公司都是巨大的法人,執行長都是被賦予極大化股價的任務,恐怕更多是商務協議的成分,而沒有太大的信任。另外很大的抗議點是人工智慧的應用。作家們辛苦創作的結晶,成為A I機器訓練演算法的原始資料。創作出來的東西並沒有利益分配的方式,而現在串流媒體訂閱的方式,更是讓創作者和演員因為沒有分配到長尾的利潤而更感到被剝奪。未來與A I人工智慧共存協作的世代,娛樂與創作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或許很需要像華納兄弟那種無懼的冒險精神,才能想像出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吧!
📚延伸閱讀📚
📕”The Big Picture”
為什麼超級英雄電影越多?為什麼舊故事開始推出真人版或是搞笑版?為什麼系列電影像是iPhone一般一直推出下一代?而那些不靠系列只靠明星光環的劇情片越來越少?同時,這些深刻的劇情片在電視影集的世界中開始展露頭角。
電視劇越來越像電影,而電影越來越像手機換代。
📗”Stan Lee, a life in comics” 中文版「漫威宇宙」
為什麼每個英雄旁邊一定都要一位年輕的助手?
女性在故事中的角色何,時從被動的等待救援,成為展現自身超能力的英雄?
一位說故事的人,如何與夥伴們在一個世紀當中,造就了一個宇宙(漫威宇宙)的故事人物們?
史丹李是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出生的。身為逃難來美國的猶太人父母,他的童年生活總是感受到現實的壓力。但史丹李是一個愛想像,愛說故事的孩子,熱愛騎著他的腳踏車自由來去,也擅長使用文字寫出各樣的詩與文章。史丹李的漫畫宇宙,充滿著猶太信仰的元素,猶太人的情懷,還有對舊約聖經故事的呼應
從歐洲逃難到美國的猶太人,如何建立好萊塢的電影帝國。從身無分文的難民到好萊塢的巨擘,以及七零年代之後逐漸的退場。他們人生的故事跟自己製作的電影一般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