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in God’s Name 毋以神為名

上週逛誠品的意外收穫。這本書講的是宗教暴力,讀起來卻感到無比地溫暖和盼望。不但讓我在旅行途中一口氣看完,更是立刻網路下單再訂了他三本書😂

Sometimes humans lean towards hate because it’s much easier than feeling pain. it’s easier to blame someone else than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it’s easier to find a common scape goat than to live with conflict and difference.

I really enjoyed how this rabbi analyzed why religion sometimes leads to violence, and how he believes there’s is a way out. The way he explains stories in Genesis shows so much love and generosity. Highly recommended!

“當宗教將人變為兇手,神痛心垂淚”

“如果我們完全不同,人與人之間根本無法溝通,但我們要是一模一樣,彼此之間也沒什麼能講的了”

“不論別人的信仰是什麼,都要成為他們的祝福。榮耀上帝就該榮耀祂的形象— 人”

“人類最美好和最邪惡的特質都出自於同一源頭– 我們天生傾向群居,也很容易輕視外人,吹捧自己人….道德既凝聚人心也使人盲目….只有角色互換才能擊退二元論,才能瓦解將世界一分為二的執念。想要治好對於他者的潛在暴力,我必須能把自己想像為他者”

這位猶太拉比(猶太人的教師)分析宗教之間的暴力,從非常廣泛的各層面: 心理學,組織行為,人腦的運作方式,等等。雖然他主要是探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但是類似的模式在世界不同地方也可以見到(如略微提到的印度教/伊斯蘭教,以及佛教/伊斯蘭教,甚至是種族屠殺的案例)。一般講到這種大規模衝突會提到資源衝突,但搶奪資源通常是引爆點而非根源問題,這本書對於深層的心理因素有著非常深入的分析。

雖然是猶太人,作者的書寫與不少伊斯蘭學者和基督教或是無神論學者探討(在感謝的部分都有提名),並且論述中並不偏袒。更棒的是書裡面有很多具體的做法,可以幫助個人或是群體,免運被零合思考所綁架,在廿一世紀來說真的很重要!

一本書竟然被我讀成這樣

書的前1/3 講到人對身份認同的渴望,以及被剝奪時可能的反應(如同之前另一本書 “Tribe: on homecoming and belonging” 所提到的社會中越來越多孤狼)。當這樣的反應是以一個群體呈現時,所以衍生出來的就是種種暴力。他也從社會結構的變化中提醒人們必須正式宗教間的衝突,即便世界似乎越發地科技化現代化 (很多精彩篇幅講到歷史中資訊傳播技術突破時,也間接促進宗教社會衝突引爆)

身為猶太拉比中間花了很多篇幅講述聖經創世紀的幾個故事。他的敘事手法非常人性,不管是否相信聖經,這些故事的分析都很有意思。這三個故事都圍繞在手足之間的矛盾與爭奪。一般都只會停留在“誰得了上帝的祝福”,但作者指出聖經描述那些被害,被欺騙,被拋棄,似乎沒有得到上帝應許的人,更加生動並且用很多情感字眼來描述。作者想表達的是,人可能看中是否“得到”,是否“搶贏“,但上帝更想表達的是“憐憫”,是讓人看見自己的獨特性,不需要成為你所羨慕的人。

“從表面來看,<創世紀>是一連串兄姐被弟妹取代的故事,但表面之下還有一系列反敘事,它娓娓道來相反的故事,顛覆掉零合思考的框架:【不是你勝就是我贏。你拿了我就沒有,我取走你就失去】就財富和權力這種稀有資源來說,這種思維或許沒有錯,但這並不適用於上帝的愛,因為祂的愛是無窮無盡用不匱乏”

最後1/3,在講述突破這種零合思維的方式。其中一個引人深省的故事,是一名歐洲反猶太政治領袖,意外發現他是猶太血統後的一連串戲劇性轉變。然後講到猶太人歷史中,流離失所,客居他鄉的背景與意義。然後提到他接觸過許多納粹集中營倖存者,是他見過最肯定生命價值的人 “這是我從大屠殺倖存者身上學到的事:必須先打造未來,重訪過去才不致被過去所擄”

“恨能挑起爭端,愛能遮掩許多的過錯”

“毋以神為名” –> 翻譯得很好的一本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0088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