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s in Leadership (part 2) 猶太妥拉中的領導智慧 (3 之 2)

第二個核心信念 — 上帝期望與人一同合作

這個觀念就似乎比較是信仰面。但是我挑出六個面向,其實也都可以套用在任何領導的情境中

(1)成為傾聽的領袖 To lead is to listen
一般印象中聖經就是很多規定,但仔細讀會發現它是混合著原則和故事 (第二點會說明!)

作者從希伯來文說明,這些看似“規定”的內容,用的動詞其實是很難翻譯的,比較接近 “仔細傾聽,了解,明白”而不是“遵守”。整體精神是讓人明白上帝的想法,一同合作,而非像個機器人一樣盲目配合

不斷傾聽,刻意去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領導能力。我自己的經驗中,有些很難解的問題,有些時候不能先想我有沒有解決能力,而是負起責任先不帶預設立場去聽。讓人驚訝的是,有時聽完了,對方自己心結就開了,或是自己找到勇氣可以面對挑戰

(2)說明“Why” 與說明 “What” 一樣重要 (Law and Narrative, 律法與敘事)
做父母的都可以體會,當孩子大一點,可以一起完成一些事情時,那種一起做事的感覺是最棒的!但畢竟還是孩子,總會有要規範他的,可能為了保護他。這時孩子不一定聽得懂,所以會一邊講規則,一邊舉例“例如….那就會….”。這就是為什麼聖經混著“原則”還有“敘事”

在領導中,如果能讓人盡量明白背後的考慮和核心的原因,才能形成“合作”的氣氛,不然再多的規定都有不足之處

(3)因著選擇而自由,因著自由而需承擔責任
一般對創世紀印象就是亞當吃了蘋果然後一切都走歪了。其實仔細讀,會發現重點是在與不願意負責 (亞當說“那個女的叫我吃”,夏娃說“那個蛇說的”,ㄟ,蛇跑去哪了?)

回歸正題,就是我們雖然不能選擇什麼景況臨到我們,但我們有自由可以選擇用什麼態度應對。負起思考的責任,認錯的責任,冒險的責任,和保持盼望的責任。

相信上帝的人,更是可以放心,知道不管他人對你是什麼用心,當你負起自己該承擔的,上帝絕對搞定祂那一塊的。

(4)讓人們參與建造自己的未來 “Make people co architect in thier own destiny”

故事中有許多眾人一同建造會幕的橋段。還有在曠野漂流時上帝就已經在叮嚀以後進入應許之地時,土地分配和使用原則。很重要的,就是人們必須參與建造和管理他們的未來

領袖的其中一個挑戰,是要給予人們充足的機會能參與和貢獻,這需要自制力,讓出空間給其他人有舞台領導的機會。也只有這樣,人們對於共同目標能視為“自己的事”

(5)放眼長期 “Think Long”
就像前面提到的,以色列人在曠野鬼打牆時,連明天怎麼喝水都不確定,上帝就開始講到以後資產管理的原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轉型的過程中,心態的改變是最花時間。你可以一秒把奴隸贖回常人,但要他擺脫奴性,絕非一朝一夕。

這不用說,領袖總是要想長遠的願景,同時也要思考下一階段團隊心態轉變所需的幫助與時間

(6)盼望,不只是一種樂觀態度 “Hope , not optimism”

我很喜歡這個說法 “Optimism is a belief that things will get better. Hope says: if we work hard enough together, we can make things better ” (【樂觀】是相信情況終究會變好。【盼望】是說:如果我們一起努力,我們能讓情況變好)猶太人的信仰中,上帝不是要人們當嗷嗷待哺的嬰兒,而是能一起合作的夥伴。

因此,領袖不該只是表達出樂觀的態度,而是積極地傳遞願景,解讀機會和挑戰,創造機會讓人們參與和發揮,讓“盼望”是從團隊中油然而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