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氣候變遷的兩個重要數字: 510億 和 0
(Just remember two numbers: 51 Billion and zero)
510億,是每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噸數,而0是我們需要達到的淨值。之所以說“淨值“,是因為完全要消除碳排放是不切實際的。書本中的第一章講到過去世界50年的發展,大幅的提升人類整體生活品質。但眼看著接下來幾十年,隨著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即將接近100億 ,同時有許多的人生活品質會要提高,自然碳排放量也會提升。要如何在持續讓大家生活都更好的狀態下,逆向的讓整體碳排放的淨值是零呢?比爾蓋茲這本書,是關於氣候變遷非常不錯的入門書籍。當中最大篇幅,是碳排放的五大來源:
1. How we plug in 如何產生電力 (27%)
其實石油類能源過去百年的發展是值得讚賞的。我們能用那樣子的創新研發精神,讓更多的電,來自於低碳排放的來源嗎?
2. How we make things 如何製造材料 (31%)
我這才學習到原來水泥混凝土以及塑膠的製作,創造出多少的碳排放! (裡面提到現在一個想法,把碳“鎖進”塑膠當中,還蠻有趣的!)
3. How we grow things 種植與畜牧 (19%)
這裡講到關於人造肉的最新發展。還有,原來豬的糞便和牛的打嗝與放屁,有這麼大的威力!
4. How we get around 交通與運輸 (16%)
電動車很棒,但受限於電池他是用的場景,也必須要有務實的期待。
5. How we keep cool or stay warm 空調 (7%)
這裡不只是講到我們的冷氣和暖器空調,還有現在大量計算所需要的冷卻,生活必需的冰箱,以及雖然整體氣候暖化,但許多區域的冬天,仍然需要暖氣才能生存。
因為近年來關於氣候變遷的議題,有非常多不同的信息,很多混淆,也有很多政治化的討論,在這邊就不切入這個面向。我讀完這本書覺得很不錯的地方有兩個:
首先,比爾蓋茲用非常容易了解的方式,量化各種碳排放的來源,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閱讀這一本書不用帶太糾結與對數字的感受以及細節,但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看見這些東西,如何環環相扣,所以解決這樣複雜系統性的問題,必須要清楚的思考當中產生的連動效應。例如很多人覺得可以多種樹來抵銷,但仔細計算抵銷的效率,要考慮種植需要的地方 (種在某些地方有反效果),以及是否對其他農作物用地有排擠的效應。還有必須考量商務面,因為這樣的考量方式,才能對其他的面向,包括研發投入,消費者意願,等等產生正向的連動效果。另外貧窮人是產生碳最少,但常常在減碳中利益受到最大影響的,所以任何的措施都要能夠平衡考量,幫助脫貧以及壓低碳排放的兩個需求。
另外一點是,既然考慮“淨值”,有沒有一些可以積極減低大氣層中碳的方式呢?這裡就有介紹到一些很有趣的新科技,包括空氣中的碳吸收的技術,還有一些利用短暫改變雲的反射光線程度,來降低溫度的方式。比爾蓋茲也提到,雖然核電意外讓人十分驚恐 (但目前因其他發電方式造成的疾病與死亡,似乎遠多於核電),有一些區域還是必須適度的考量部分,用這種相對乾淨的方式發電。
過去讀 “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中,哈拉瑞一直講到,智人 (homo sapiens)勝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能夠將不認識的許多人組織在一起的能力,不管是透過信仰或是共同目標。既然如此,現在應該是把這樣的能力發揮到更強大的機會了! 比爾蓋茲這本書,原本去年3月要出版,但剛好碰上新冠肺炎的疫情才延後。所以他在書中的最後,講到透過這次疫情,他看見人們決心攜手合作,解決一個問題時的力量 (主要是講到學術研究與醫藥界,史無前例的合作快速推出疫苗,但是也講到不願承認問題時的災難)。雖然氣候變遷在他的想法中比對抗疫情更困難,但他認為帶動普遍的討論,人們覺醒一起面對時,仍然是有得勝的盼望。
“I’m an optimist because I know what technology can accomplish, and because I know what people can accomplish. I’m profoundly inspired by all the passion I see, especially among young people,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我是一名樂觀主義者,因為我知道科技能夠成就些什麼事,而且我更知道人們能成就什麼事。我深深的被我所見到的人激勵,特別是年輕人,關於解決這個問題所展現的熱情)
其他相關延伸閱讀:
“Billion Dollar Burger” 價值億萬的漢堡— 人造肉的故事
“Factfulness” “真確” — 從數據真確判斷世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