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投資,一小時內運輸優化,去中心化,網路募資,手動改造機器,跨領域創意。聽到這些詞語你會想到什麼?
“What I learnt is that no task one undertakes — no matter how noble — is without obstacles. That obstacles can be overcome, when the mind is clear and the heart has faith.
What we have today is a crisis of faith. No faith in the government, or in institutions, no faith in ourselves.”
這本書是關於印度一個慈善機構“Akshaya Patra” 的故事。起源於一位很有想法的印度廟宇的僧侶 (他和廟中若干位其他僧侶是IIT畢業的,是全印度最頂尖的理工大學)和當時Infosys (一家上市的印度軟體公司)的財務長,和財務長的另一名企業家朋友,從問自己 “我們能做什麼?”,開始,提供印度學童免費的午餐。
慈善和追求卓越的並行
慈善組織錢不夠時,是否就犧牲品質或便宜行事?他們決定追求卓越。固定的經費,要能準備熱食,又要兼顧營養與變化,該怎麼辦呢?僧侶們結合著職場人士一同想辦法,從食材的選擇,到提供重複使用餐具(讓孩子們保管,孩子們都非常愛惜),到留住好的廚師而設計的program,讓他們在有限預算中仍然可以送出熱騰騰又多變的餐點
規模化 (Scale)
印度是個非常多元的國家,當他們被邀請到更窮的城市時,原本的模式不管用了。新地方距離遙遠要送熱餐無法從中央廚房提供,新地方如何找廚師?新地方食物種類不同,原本的器材不適合。於是,他們開始了“去中心化”的外展廚房,當地人衛生習慣不佳就告訴他們供餐是一種敬拜神明的儀式 (因此當地人才甘願洗澡再上工),機器加溫時間不符合當地食材,於是有工程背景的僧侶自行調整輸送帶讓它符合需求!
進一步的規模化 (More Scale!)
如何募資
如何運用政府的力量
而印度地方政府又是出了名的貪腐
其中他們還碰到有人說他們用慈善名義斂財
在當中的僧侶和義工們忿忿不平想要取消送餐 “給當地官員一個教訓,沒有我們看你怎麼辦”時,主事的僧侶說 “這麼做是傷到孩子,而飢餓的孩子是無法為自己辯駁的”,因此在被誣告期間他們仍然繼續送餐,尋別的方式還自己清白。
當中的義工們想要使用網路的力量,於是找到更多資源,找到世界級講師想用他們作為範例,而講師到印度的講費透過售票全額被付清。
其中很多感人的記載,是一些年輕人去幫忙。這些大學生是過去受惠與供餐計畫的。其中一個男孩說,在供餐開始前,他常常在學校血糖而暈倒。在被餵飽後,他才能專心學習,也很上進的進入了優異的學校,然後拿著知名企業的聘用單回去感謝這些僧侶。
2014 年時,因為他們的規模化,把準備和運送熱餐做到了極致,所以有一些有錢的學校,企業員工餐廳,和附近短期施工團隊,也想要他們的餐點,並願意付費購買,於是他們也開始了商業模式。這個新開啟的商業模式不但讓整體實力提升,還創造出營利,讓慈善的部分可以幫助到更多原本受限經費無法觸及的學校。
現在Akshaya Patra 一年提供免費熱食午餐給150萬名印度學童。他們仍戰戰兢兢,因為食品安全和各種環節隨著規模化,就更加重要了。同時,印度有1.2億名學童,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這樣的供餐,他們還有一個巨大的目標要追求!
A sweet-faced, 10-year-old boy was looking at him with tears in his eyes. “Will you come every day to give us food?” he asked softly. Achyutha Krishna knelt down to face the boy. “I have eaten only plain rice for three days,” he whispered. “I like this food … it is so tasty, and I like you also!”…..Many years later, he said, “This was the moment I realised I will never go back to the old life. These are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this is my family…”
也分享中文報導 “烹飪革命:印度的全國性免費營養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