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 Decoded 讓AI有情商

Putting the human before artificial
(“人工智慧”的 “人工”始於 “人”)

如果日益精進的電腦像是一個高IQ的自閉症者(無法解讀情緒),那麼科技有可能讓機器也擁有EQ嗎?它能夠成為情緒障礙者的“義肢”嗎?

好幾年前參觀MIT的時候,就知道Media Lab 的 Rosalind Picard 教授研究許多情緒相關的AI,也從那裡生出了幾間公司。這本書是她指導的一位優秀埃及女科學家 Rana el Kaliouby(芮娜·卡里歐比)的故事。

第一個三分之一是她成長的故事。在埃及穆斯林家族中長大的她,比起其他穆斯林女孩已經有更多的機會以及更開明的父母。從他的身上看見幾個歷史事件可以窺見從中東的角度看見一般穆斯林對自身的不安和對西方敵意的擔憂,包括埃及與以色列的六日戰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911事件,以及阿拉伯之春的埃及政變。她很特別的是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都願意挑戰得來不易的機會,要實現她希望讓機器明白情緒的夢想(Emotion AI) ,在智慧型手機並不普及的當時,真的是非常有前瞻性。

第二個三分之一就是她創業的過程。一方面看到許多令人興奮的應用。包括幫助自閉症的孩子明白人的情緒,包括幫助盲人知道說話對象的表情,還有透過細微的表情變化能夠早期診斷出帕金森症的症狀。但我特別有感觸的是,他被評選為MIT “35歲以下最有潛力科學家之一”,同時又成為公司的 CEO的當時,同時經歷離婚以及家人過世的痛苦。我可以想像當人家都覺得她是人生勝利組時,那些複雜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 (她特別提到很諷刺的是,忙著研究人類情緒卻忽略了身邊人情緒)

最後三分之一就是對這個科技的想像。如果Siri和 Alexa明白我們的情緒,或許就會少了許多想翻白眼或是覺得它白目的挫折感。還有說到他們用情緒AI,判讀美國總統大選辯論人的表情,發現人們認為所謂的真誠是討喜的(也解釋了川普即時是把憤怒情緒寫在臉上也讓許多民眾感到比拘謹淺笑的對手“真實”)。這些科技應用在面試幫助面談者,或甚至讓汽車可以偵測到駕駛者情緒,提醒駕駛者留意。當然,她也提到關於隱私權和道德的層面的觀點。

“Girl Decoded” (解讀女孩)的書名,就是她在寫作過程中,揭開自己如何成為現在的她,如何對於軟體和情緒產生興趣,以及如何想要透過解讀人類情緒,讓日益數位化的人類互動,不是一味勸人少用手機,而是試著把人性融入這些互動中。

作者的TED talk
(芮娜·卡里歐比·TEDWomen 2015)
這個應用程式知道你的感覺——從你的表情就知道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