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引起國際吃瓜精彩戲碼的始末,一位車廠救世主變成了日本頭號國際通緝犯,我覺得好萊塢應該不會放過這個故事。(有中文版)
雷諾·日產(Renault Nissan) 汽車前老闆Carlos Ghosn (卡洛斯戈恩),這位風格強烈氣勢十足,精通四國語言的汽車界經理人,20年前被法國雷諾汽車指派空降至日本拯救瀕臨破產的日產汽車。以救世主之姿硬是把日產拉回獲利,在接下來10多年硬是讓這個同床異夢的日法結盟維持下去。但突然有一天,他和美國人副手被召回東京,然後在機場被拉去偵訊羈押,同時被宣布他涉嫌利用職務大量圖利。而更勁爆的,是在羈押100多天後好不容易爭取的交保在家監控沒多久之後,他用狸貓換太子的手法把自己偷渡到了黎巴嫩,大肆為自己辯解,並且表達對日本司法不公的抨擊。(「起飛前在箱子裏藏了一個半小時!日產汽車前會長戈恩首度披露逃亡內幕」)
兩位作者,一位是汽車媒體相關,另一位是華爾街日報國際媒體人,結合他們對汽車業以及國際事業的經驗,像是剝洋蔥一般一層一層地揭露這個故事不同的層面。
這本書非常精彩的描述了跨國公司不同文化合作的矛盾與衝撞。在戈恩進來之前,法國的雷諾汽車與日本的日產汽車早有相互投資的結構。在表面上兩家汽車公司從財務上的合作,以致於研發和零件採購結合力量,似乎是很合理的。作者也描述到雙方對對方的文化一直都有一絲的幻想在。在法國日本一直是一個具有美感的神秘東方國度,而在日本人一直對法國巴黎有著美好的憧憬,甚至在心理學上有所謂的「巴黎症候群」。但是就像兩個只看外表美好的人,真正深入交往時才看見文化與價值觀巨大的鴻溝。甚至戈恩剛到日本時,日本人認為他長得像豆豆先生,對他格外的好奇,也讓他成為日本最有名的外國人。雙方的交惡和互相不信任之深,到後來外界檢視才發現,雖然同為一家聯盟他們的汽車設計甚至零件採購幾乎沒有任何共用之處。日產的一方覺得他們貢獻大部分的營收,也不能了解法國工廠的髒亂以及員工到聖誕節放長假的習慣,而法國方耿耿於懷,為什麼日產從來沒有感謝他們出手投資並且拯救本來應該破產的公司。聯絡方一直希望戈恩能夠讓能夠用一勞永逸的控股結構,讓兩家永久的結合。而日本方面對於每一個這樣的動作都看為草木皆兵的強迫迎娶。在戈恩時代,可以看到他用極大的個人魅力和氣勢鎮住這些蠢蠢欲動的矛盾,但就像是一個肌耐力再好的人棒式撐了太久也有疲乏的時候,終究是蓋不住這些從根部就潰爛的信任關係。而戈恩喜愛鎂光燈的個性以及喜愛奢華的品味,也讓他顯得並非無辜。只是如果他能貪圖這麼多錢,為什麼公司的董事會和稽核單位都沒有辦法即時的阻止呢?這個很尷尬地突顯了許多日本企業文化當中太注重單一性和所謂和諧性的決策,讓許多不同的聲音或甚至吹哨人難以浮上台面。其實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組織或個人,當聽不到反對或是批評的聲音的時候,通常也是一個很可怕的狀況。
其實日本企業與外國企業的結合也並不是只有存在於汽車行業。作者列出了許多不同行業類似的案例,包括大家可能比較熟悉近年來的軟銀孫正義。雖然都面對極大的文化衝擊挑戰,也常常有失敗的經驗,但為什麼這個雷諾日產的事件如此受到矚目?這必須回到汽車業除了車子以外背後所代表的意義。首先是因為汽車設計與製造能夠帶來大量的就業,也是為什麼許多國家的政府積極保護扶植自身的汽車公司,甚至會不惜拯救破產者,即便要揹負「大到不能倒」的惡名也都必須出手。而汽車本身一直是象徵一個國家的品味與文化,也是購買車的人身分與品味的象徵。這些都讓汽車業除了在經濟和就業上有不同的份量,在心理層面也是也是有莫大的影響力。在這個雷諾日產的故事當中不時看到法國政府與日本政府,或是在明或是在暗的背後操作。讓整個事件很難有所謂「就事論事」的清楚判斷,更多像是許多「各說各話」的平行論述同時存在。
書中另外一個讓我大開眼界的是關於日本司法的文化。我相信每個國家的司法都有好與壞,但這裡特別講到所謂的「人質司法」,因著日本法官檢察官人數的不成比例,讓檢察官所選擇的控告與羈押幾乎大部分都成立,而且可以一直用新的名目延長羈押的時間。這個背後常常是要用心理的壓力迫使被告坦承犯案。這樣的制度符合當地文化,表面上也看起來犯罪率很低,但背後看不到的是許多可能的冤情,戈恩事件讓看到這一面的外國媒體相當驚訝,但背後其實也有許多日本人因為深受其害而試圖要呼籲改革。(製造冤獄的日本「人質司法」)
其實除了雷諾與日產汽車的結盟,全球的汽車產業已經有多次跨國結合的經驗,而且以整體的紀錄來講大部分都不如預期或甚至付上慘痛的代價。既然有些前車之鑒,為什麼國際車廠還是不斷地有各式結盟或是投資的交易呢?這主要的原因是按照他們目前的獲利模式,都有壓力需要擴大規模來降低營運成本。但是錯綜複雜的利益分配讓這樣看似合理的做法實際上執行起來是困難重重。而這背後正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經典場景,因為科技業者或是電動車的新創公司,開始研發出車廠們嗤之以鼻,認為完全不能稱上是「車子」的新品種,現在看起來不但早已在市場價值上超越了原本的車廠,更沒有過去利益結構所帶來的沉重包袱。雖然車廠們都卯足全力迎頭趕上,但是這個百年行業面對數位化,軟體定義應用的新趨勢,勝負還未定呢!或許再過一些年回過頭來看戈恩事件與雷諾日產的始末,會覺得這些都是時代變化下結構造成的結果。
這麼說卡在其中的人,如果回過頭去會如何重新做選擇呢?當作者採訪戈恩時,他沉思許久然後緩緩地說出最後一個任期他應該就要退休了。但握有權力享受鎂光燈太久的他,在當下是無法放下的。預測未來趨勢是困難的,即便看對了時間點也很難掌握,但從這個故事看起來,要能夠誠實檢視和節制內心的權力慾望,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正的智慧。知道每個人都是只是世界推動的其中一棒跑者,或許才更能看清楚自己,願意多方成全並且培養後續的領導人,優雅的幫助他人把任務持續下去。
中文版「衝撞日產:卡洛斯.戈恩的跨文化經營之戰」
去年出來的紀錄片”Carlos Ghosn, the last f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