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ion Dollar Burger 價值億萬的漢堡

“It’s about creating an economy that’s not built on the back of animals …(but) make capitalism work for animals”
(“這關乎創造一個新的產業,不是建立在剝削動物之上,而是讓資本主義為動物效力”)

一年多前在一次美國的出差行程中,我很興奮的找尋附近的餐廳,哪裡有販賣 “Impossible Burger” ,一個近年來非常紅的人造肉漢堡。雖然比正常漢堡貴,但我非常期待要嚐一下!畢竟這跟我們台灣說想像的素肉是很不一樣的。

這本書把近幾年人造肉的發展描述的相當清楚。人造肉有兩種,一種是從動物細胞去培養出來的 (cell-cultured meat),另一種是用植物性蛋白質去仿真做出來的 (plant based meats) ,這本書是以前者的故事為主。整個起源追溯到一位參與過世界大戰的荷蘭人 Willem van Eelen ,因為成為戰俘的饑餓經驗,讓他在戰後立志要用科學解決這個問題。往後的數十年中他致力於用動物細胞培養人造肉的研究。從那時候到現在陸續有許多的因素促成這樣的趨勢,除了要解決飢餓的問題,還有環境保護以及氣候暖化 (根據統計畜牧業佔全球碳排放量的14%),工業是畜牧場對動物的傷害,以及因著工業養殖讓許多的細菌殘留在肉品當中所造成的健康問題。這一切都讓新創者看到的機會,雖然一開始的成本非常高,但現在已經急速的下降,也讓資金市場看到它的潛能。

從這本書可以學到細胞再生人造肉的一些基本科普。從細胞生成的人造肉人會保有肉纖維的質感,但因為口感一大部分是脂肪所決定的,所以創造脂肪細胞,並與肌肉細胞混合是一項挑戰。,其中的三個要素包括:細胞的取得,培養媒介的組成(通常是關鍵的商務機密),以及模擬細胞生存環境的生化反應器 (bio reactor)。當中每一個環節,都有許多技術上的挑戰。但在技術之上,還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法律上,這算是食品嗎?

說到這裡,第二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就是在商務面。全球肉品的總產值超過1.8 trillion (18 兆美金),其中有許多大的企業以及大的政府組織。要挑戰這些既得利益者絕對是困難的事情。因此故事中不乏大型肉品食品業者的威脅(因著網路科技,人造肉公司也發動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行銷方式來反抗)。而後來很有意思的是美國食品局介入協調,讓法規上開始有所突破。同時肉品企業也重新思考他們的定位,如果他們銷售的只是動物蛋白質,是否有可能不要屠殺動物也可以達成呢?

TED talk 馬克‧彼特曼 – 我們吃的有何不妥(有中文字幕)

至於我當時吃的漢堡到底口感如何呢?其實如果相較於全熟的漢堡肉,口感和味道是非常接近的。但如果喜歡吃五分和七分熟的,植物做成的人造肉還是沒有那種感覺。但我和作者一樣是樂觀的,相信吃真正的肉並不會徹底消失,但如果大部分的時候有一個替代的方式,然後讓動物養殖也可以稍微人性化一些,或許有很多人會願意改變攝取肉品的習慣。

我點的Impossible Burger
嚐鮮要多付一點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