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21世紀的挑戰

“In a world deluged by irrelevant information, clarity is power”

“Many pedagogical experts argue that schools should switch to teaching the 4 “C’s”: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creativity”….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the world of 2050, you will not merely to invent new ideas and products, you will above all need to reinvent yourself again and again.”

讀完之後,後勁強烈的書,到底怎麼總結我的心得呢?我想,就聚焦在“我們能做什麼”吧!持續學習(生存之必要),認識自己(留意自己的感知和思考模式與資訊來源),然後對未知保持謙卑

本書作者充分發揮“鑑往知來”的精神,在一個科技(人工智慧與基因研究)快速到可能失控的今日,一針見血點出過去的因應之道已經全然失效。

過去階級差異是有許多人被剝削,但未來可能許多人會被經濟生產所排擠在外。當貧富差距可以內化到教育與基因(過去貴族可能資質並沒有比較好,但現代菁英可能真的因著較好的教育和基因而真的比較優秀,這樣“各憑本事”還公平嗎?),再加上AI 直接或間接衝擊了現在的工作種類。這個社會問題迫在眉睫。

當20世紀還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國與國之爭,21世紀因著全球化,我們早就是面對共同的問題。除了剛剛提到的AI和階級衝擊之外,氣候變遷是另一例子,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解決,而每個國家受的影響又不一致,格外需要智慧協調。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一不留意,把許多的決定權交給機器(演算法),而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感知的能力。加上變動時的徬徨與恐怖主義和假新聞的攪亂,自然會緬懷過去光榮時光(民族主義,國家榮譽,也為什麼川普的做法吸引非常多美國人)。我很贊同作者說的,過去的科幻小說都錯了(機器不會背叛創造它的人,反而是無條件服從創造者才恐怖),他說最可怕的想法是否認這個世界早就複雜得讓我們難以理解。

我不太認同作者在前一本書說到“靈魂”是不存在的,不是說我能證明什麼,而是我真覺得雖然現在科學的確比以前發達,但我相信我們對身外的宇宙和身內的宇宙(大腦)還是有太多未知的,所以用現在已知的理論還很難下定論,對這些事物保持謙卑敬畏仍是有必要。

我認同他最後提到如何在只會越變越快,看似失控的時代中保持韌性 — 找回認識自己和感知自己的能力,並且不斷更新自己(學習!)。他也告誡認識自己是一場賽跑了,因為諸多公司和科技拼命在想辦法比我們更了解我們 (手機,社群媒體,等等)。

這本書不是要危言聳聽,而是提醒大家知覺思考方式必須改變。他提到一個80多年前的科幻小說 “美麗新世界”就在預告不留意下的變化 (我一年多前讀時也驚訝小說作者的遠見 https://dushuyizhi.net/brave-new-world-美麗新世界/

而對於現在15歲以下的孩子,他建議“不要太依賴大人的建議”,我也很認同。沒有戲謔嘲諷,而是因為孩子們會面對的問題我們根本沒有經驗可用。我個人認為與其填鴨一堆Google就找得到的資訊,不如引導孩子找到興趣,知道自己怎麼思考和決策的,好好鍛鍊身體,然後培養面對不確定的心理強度(或許體育課更有幫助),這對於還要活個幾十年的青壯年也適用啊!一個大C 和四個小 c 可以參考一下

Change — 不斷改變自己的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 清晰的思辨能力
communication — 與人溝通的能力
collaboration — 與人或機器協作的能力
creativity — 特別需要想像力的時代!!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