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be, on homecoming and belonging 找尋部落的歸屬感

” The word tribe is far harder to define, but a start might be the people you feel compelled to share the last of your food with….That sentiment is such a rare and precious thing in modern society”

A short book with profound insight.

For those who don’t have time to read the book, here’s the article
HOW PTSD BECAME A PROBLEM FAR BEYOND THE BATTLEFIELD

一個戰地記者深入了解PTSD (創傷症候群)後,更深層的分析,看見現代社會一個更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逐漸失去的歸屬感,或是“被需要的感覺”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越“先進”和個人主義的社會中,孤單,憂鬱,自殺問題,還有那些隨機傷害人的孤狼會出現

美國近年真正接觸戰爭的軍人減少但PTSD 人數卻一直增加?
為什麼以色列,一個真正面對戰爭的國家,PTSD比例卻出奇的少?
軍人出現症候群真的是因為戰事還是因為回來後無法充分感到被需要 (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有些人會緬懷戰爭歲月?
為什麼男生都很愛講當兵經歷,即時是辛苦的?

戰爭痛苦之餘,它強迫人們凝聚並社會有共患難的情誼,是人心底深層渴望的。在和平的世代,要如何重新找到這樣部落般的的歸屬感?

作者一開始似乎不太“禮貌”的講著這些退役軍人的狀況。但進一步閱讀才體會他真的看見他們痛苦的核心。再多軍人節遊行慶祝,和一堆把他們當成弱勢的補助方式,都不如給予工作並且讓他們可以不受刻板印象限制地講述他們軍中的經歷,來得療癒。

根據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人自發性的動機來自於三個面向
– Competent in what they do (Competence 有能力貢獻)
– Authentic in thier lives (Autonomy 自主性,並能做真實的自己)
– Need to feel connected to others (Connection 與人連結)

對職場中的領袖來說,未來重複性工作 (不管是否是貌似高級)都不免被AI取代。如何轉變工作設計讓人有貢獻感,有自主性,並深刻感到與群體連結,是值得思考的。當然我們不免幻想錢多事少離家近爽爽做,但就算吃喝不缺乏,人還是要感到“被其他人需要”和“可以發揮能力”的成就感。這或許是一個設計職場工作必須考慮的。在“21世紀的21堂課” 書中講到未來社會也有類似的提醒,跟剝削一樣恐怖的是連利用價值都被否定。

“Humans don’t mind hardship, in fact they thrive on it. What they mind is not feeling necessary” (人類是可以承受苦難的,苦難有時激發生命力。但人們不能承受的是不被需要的感覺

終究,我們都在找尋那份歸屬感

Leave a Reply